在这里有那么一群人,忠如牛,踏实肯干、默默无闻;在这里有那么一群人,勤似蜂,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在这里有那么一群人,坚若石、沉着有力、信念不移;即使前路坎坷崎岖、满是荆棘也将负重前行,用不言弃!他们是西矿的螺丝钉,亦是大梁护花的春泥。
——记大梁矿业尾矿输送管线改造
未雨绸缪
漫长的雨季、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公司尾矿库难以形成干滩堆筑子坝,以致在堆筑子坝时需停产维护,这一矛盾一直制约着公司的生产。为突破瓶颈,公司制定专项改造方案,利用24小时检修时间,争分夺秒对尾矿输送管道进行分流改造,以便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为尾矿库堆筑二级子坝创造有利条件。抢修改造,提前一天做好周密计划,密切分工,将所有材料工具准备停当。
争分夺秒
天晓出发,与时间赛跑。由脱水车间主干力量组成的10人抢修小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紧、任务重,他们清楚必须在这极其宝贵的24小时之内,全力冲刺拿下改造。而野外条件其实只留给他们短短的12小时白昼时间。在没有任何机械辅助的情况下,需将完成运管、开口、排管、衔接等所有改造工序,全部的重担都压在了这个抢修小组的肩上。
攻坚克难
山陡坡峭,近乎65度的陡坡给现场操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阻碍了所有能够利用的机械。抢修班成员凭借着自己厚实的双手与有力的肩膀将20余截管道扛至山腰。泥松坡滑、杂草缠绕,稍不注意就摔的满是泥巴。在管道开口时,需将挪动800多斤的厚壁陶瓷耐磨管,每一次的出力都是吃奶的劲,每挪动一点都会大汗淋漓、累摊在地。完成60米厂的排管、衔接是整个改造任务的主体,每截管道四人合力才能完成摆管、拉管、对口、衔接。因山体坡度较大,抢修班成员需在陡坡用钢钎刨个小坑,才能站立保持身体平衡。在铺设管道末段时面临着数余丈的悬崖,为保障安全,他们将麻绳一头系在腰间一头拴到树上,小心翼翼的完成每一项改造工序。杂草中滋生的各种蚊虫,爬的抢修班人员满脸都是,而他们根本没有时间腾出手来驱赶。
刻不容缓
加班加点,在抢修现场大家席地而坐,就着凉水狼吞虎咽的吃完了携带的便餐,虽是带着疲倦,却没有休息抽一根烟的时间,马上全身心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中。午后山间的气温较低,嗖嗖的凉风伴杂着“嘿吼…… 嘿吼…… ”的劳动歌到了太阳下山的时候,到此刻他们已经整整奋斗了11个小时。
此战告捷
此次尾矿运输管线分流改造,超过10个小时的不懈奋斗,高效、保质的完成了各项改造内容,彻底解决了尾矿库在堆筑子坝及维护时需停产处理的冲突。是职工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大梁矿业不断优化工艺的表现。同时,为公司全面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味奋斗
这一天的奋斗是难忘的,而又是平常的,难忘它与平常的区别,平常它与难忘的相似,因为在我们的一线时时刻刻演绎着这样的故事。这故事,是每个基层劳动者可爱的缩影,亦是每个西矿人奋斗的篇章。
文/大梁矿业 李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