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轮周期中,金属价格于2010 -2011年间到达顶点,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及大宗商品的需求下滑,行业进入长达5-6年的熊市。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位于成本分位线上端的产能相继关停、减产。西部矿业在2016年报中表示,全球主要有色金属供应过剩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市场环境依然严峻。
西部矿业作为一家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以矿产资源综合开发为主业的大型矿业上市公司,凭借三十多年的行业经验和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铸就了西部矿业在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发矿产资源的雄厚优势。经过十年发展,西部矿业总资产实现翻番,从2007年157.86亿扩张至2017年311.31亿元。公司在十年间营收翻3倍,平均分红率44.40%。
拥有数个高品质矿山 产业布局清晰
据统计,西部蕴藏着我国59%的锌资源、55%的铅资源和65%的铜资源。公司作为西部最大的有色金属矿业公司之一,已经树立了在西部有色金属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良好的市场声誉,有利于公司优先发现和获得西部优质矿产资源。同时,根据与西矿集团签订的《避免同业竞争协议》,公司拥有购买西矿集团未来在锌、铅、铜业务和资源方面股权的优先选择权。这些都使得公司拥有显著资源储备的持续性增长机会。
目前,公司旗下拥有7座矿山,分别是青海锡铁山铅锌矿、青海赛什塘铜矿、内蒙古获各琦铜矿、内蒙古双利铁矿、四川呷村银多金属矿、四川夏塞银多金属矿和西藏玉龙铜矿。其中,主力矿锡铁山铅锌矿是中国年选矿量最大的铅锌矿之一,铅、锌选矿回收率均在95%以上,各项指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吨矿成本低;获各琦铜矿是中国储量第六大的铜矿,呷村银多金属矿是四川省储量最大的多金属矿,而玉龙铜矿是最有潜力成为中国储量最大的铜矿。另外,公司计划即将注入的大梁矿业亦是相当优质的铅锌矿山标的,仅锌原矿品位便达到近10%。
十年营收翻3倍 平均分红率44.40%
经过十年发展,西部矿业总资产实现翻番,从2007年157.86亿扩张至2017年311.31亿元。截至2016年底,旗下拥有7座矿山,总计拥有的有色金属矿产保有资源储量为156万吨铅、243万吨锌、684万吨铜、36万吨钼、2268吨银以及18吨金。
2007年以来,全球经济放缓,全球主要有色金属供应过剩,西部矿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环境。奋发有为的西部矿业人秉持“信念、忍耐、严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坚持以改革统领全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逆势而为,积极应对,开拓进取。2007年至2016年期间,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从87.09亿元增长至277.76亿元,实现复合增长率13.75%。其中,铜类产品营业收入从17.64亿元增长至189.93亿元,营收占比从20.25%上升到68.38%,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30.22%;铅类产品年均实现营收14.08亿元,平均毛利率高达47.57%;锌类产品年均实现营收31.79亿元,平均毛利率14.39%。
2016年,受供给侧改革利好及铜、锌等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的影响,有色金属行业呈现平稳上升趋势,行业整体亏损面较2015年减少,行业经营利润逐步企稳回升,基本金属价格出现修复。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7.76亿元,同比增长3.77%,实现归母净利润9980.08万元,同比增长228.60%。2017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3.57亿,实现归母净利润4001.77万元,同比扭亏为盈。预计2017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将有大幅增长,同比净利润增长730%左右。
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主要矿山运营业绩增加
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公司直面危机,积极采取多种挖潜增效措施。根据2016年年报,公司对长期亏损、工艺严重落后的产业项目彻底关停,在主要产品铅精矿和锌精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分别增长8%和21%的情况下,销售成本分别下降了18%和13%,公司毛利率显著提升。
目前,锡铁山矿有150万吨/年的矿石处理能力;呷村银多金属矿有70万吨/年的矿石处理能力;获各琦铜矿有300万吨/年的矿石处理能力;赛什塘铜矿有75万吨/年的选矿处理能力;夏塞银多金属矿有13.5万吨/年的矿石处理能力,;玉龙铜矿有200万吨/年的矿石处理能力。未来公司将根据各个矿山的资源和运营等情况适时提高各矿山的产能,提升公司业绩。
大规模稳定提锂企业注入 实现量产将大有所为
公司拟向西矿集团、青海地矿、盐湖所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收购青海锂业100%股权,交易对价11.87亿元。青海锂业主业为生产碳酸锂,是我国唯一大规模提锂企业。其拥有的离子交换膜合成碳酸锂技术突破性解决了“高镁锂比盐湖提取锂盐”这一世界性难题,一次下线产品质量即达到电池级碳酸锂标准(碳酸锂含量达到99.6%),实现规模化生产。青海锂业目前碳酸锂产能1万吨/年,提锂技术成本低廉,是我国目前盐湖提锂企业中运行效果最好的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锂资源开发非常特殊,特别是盐湖开发的技术专用性很强、开发周期长,导致供给端经常低于预期。在需求方面仍会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随着电池成本的降低,预计未来可以直接在市场上直接与燃料电池汽车相互竞争。
(原文刊发于证劵时报网2017年7月12日)
链接:http://company.stcn.com/2017/0711/134851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