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建辉
今年31岁的杨尚明,到西部矿业集团青海锂业有限公司工作已有十年。十年来,他凭借着一股对科研工作的“钻劲儿”,扎根柴达木盆地东台吉乃尔盐湖湖畔,带领同事们不断创新技术理论和生产工艺,突破性地解决了“盐湖提锂”等技术难题,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青海省锂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日前,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杨尚明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青海锂业的骄傲,也是西部矿业的荣耀。
2009年,杨尚明进入锂业公司工作。当时,为解决碳酸锂生产系统因设备故障频发,整个生产运行系统始终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技术难题,他所在的团队经常熬夜加班共同攻克难题,当年10月,碳酸锂生产月产量突破200吨大关,历史性地实现了全月不间断生产。进入冬季生产后,在面临着设备和管道结晶等问题时,他又积极为技术团队出谋划策,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冬季生产运行数据和存在问题,使生产运行持续稳定,打破了盐湖地区冬季无法生产停产的事实,开创了盐湖冬季生产新篇章,该项目在2011年度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之后,短短一年,凭借着过硬的业务素质,杨尚明成为公司生产技术部技术员,与技术团队一起,进行硼酸生产工艺技术攻关。在杨尚明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该公司成功实现了硼酸生产工艺改造,并对车间各分离设备和结晶设备进行大规模调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成本降低70%,成功实现硼酸生产盈利,为该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技术攻关的“路”上,杨尚明不忘“传帮带”。在他担任生产管理部经理期间,经常组织技术人员召开技术研讨会,并成立技术攻关小组,通过师带徒的形式培养了12名技术人才,目前,这些人才已经分配到公司的各个车间和部门做技术支撑,为公司后续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6年4月,杨尚明参与实施的青海省科技重大专项“盐湖卤水直接制取电池级碳酸锂万吨级产业化关键技术”在北京大学顺利通过了项目验收和成果鉴定,与会院士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的实施突破性地解决了高镁锂盐湖镁锂分离的世界性难题,建成了国内首套卤水电池级碳酸锂生产装置,仅2016年销售收入5.7亿元,获得利润3.7亿元,为青海省打造千亿锂产业链宏伟目标作出了突出贡献。该项目获得了“2016中国有色冶金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另外,作为主要技术人员申请的专利成功实现了成果转化,通过普通许可的方式获得许可实施使用费1000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为喜欢,所以我愿意下功夫去钻研!”多年来,杨尚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也正是因为他身上这一股“钻劲儿”“韧劲儿”,他在恶劣环境中执着坚守,本着“矿业兴国、矿业报国”的坚定理想,扎根戈壁滩,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坚毅深根盐湖之花,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许多同龄人羡慕的业绩。
(原文刊发于2018年5月5日《中国有色金属报》第4版)
原文链接:http://paper.cnmn.com.cn/Content.aspx?id=141737&q=4105&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