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柴达木东大门茶卡镇的茶卡盐湖,历史上就是商贾、游客进疆入藏的必经之地。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因其产盐、旅游两相宜自2015年开始火爆网络,被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与塔尔寺、青海湖、门源油菜花海等王牌景区齐名。
坐在盐湖观光小火车上,慢慢向湖心驶去,铁轨两边水天相接的湖面倒映着的蓝天和白云,人思绪和时间都仿佛慢了下来。盐湖北面,采盐船满载着原盐徐徐前行忙生产。南边则是载着游客的小火车汽笛长鸣……
在茶卡盐湖,最靓的色彩就是大红——一片片红色长裙倒影在镜面一样盐湖上,让红裙几乎就是茶卡盐湖旅游的拍照标配,商铺里挂满了出租或者出售的红丝巾和红裙。游客站在盐湖中倒映一袭长裙,让茶卡盐湖在网络上圈粉无数。
而相距不远的茶卡镇巴音村,整体皆为粉红的墙壁,小商店和农家乐的户门上各色牌匾高挂。村民申得屏的生活因茶卡盐湖游客的增多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她告诉记者,以前长期在镇上的餐馆打工,2015年开始,来茶卡盐湖的游客猛增,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我晚上下班身后跟着几辆车,游客求我让他们的孩子住在我家里,多给几百块钱也行,我就把家里两间房腾挪出来让游客住。慢慢的发展成现在住宿和餐饮一体的农家乐。”2019年她家的收入达到15万元。申得屏坦言,以前没想到过会有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
茶卡盐湖已成为中国西部工业旅游与生态旅游结合的一个典范,从原先单一生产原盐到盐湖景区,转变的是绿色发展方式。带动了盐湖周边的农牧民群众从原有耕田放牧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向搞餐饮、运输、商贸等尝试探索着各种工作。巴音村党支部书记赵永龙说到,以前他和大部分村民都在外面建筑工地或者城市里打工,茶卡盐湖游客大量涌进来后,很大一部分村民同申得屏一样从打工开始到自己做老板,在很短时间里大家的思想和角色发生了很大转变。
图片说明:景区新修建的亲水楼台。经济日报记者 石晶/摄
茶卡镇镇长吴红雄感叹:景区发展起来后,茶卡镇从原先的一条街道几十家商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这让本来人口仅4100人左右的茶卡镇,从向周边“输血”,居民外出打工到回乡“造血”,通过制作盐雕、开农家乐、开旅行社、从事旅拍等多种方式,生活方式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转变。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发展成为今天64家宾馆酒店,164户商户的局面。茶卡镇也先后获得“国家特色小镇”、“中国最具文化价值特色小镇”及第四批“全国美丽宜居小镇”三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城镇新建项目快速发展。
走到村口,记者看到,边道花园正在施工。吴红雄说,今年受疫情影响游客比往年少,趁这个机会,政府对村道设施和村民服务培训方面加大了力度,在硬件和软件上同时发力,再提升个档次。大量的游客走进茶卡,使茶卡镇基础设施提速发展,创造了村民的脱贫致富多种机会,更创造了未来几年的幸福生活,形成了一个生态友好的良性循环发展。
茶卡盐湖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康谈到,目前,茶卡盐湖景区直接带动就业超过千人以上,间接带动就业三千多人,景区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景镇联动”效应。同时,景区将出口核心商业售卖区低价租赁给乌兰县贫困户,并将该商业区租金60%收入上交乌兰县政府用于扶贫项目。为将输血变为造血,在看到景区自创的盐雕技术获得游客青睐后,茶卡盐湖主动将盐雕技术、设备无偿提供给贫困村,并向贫困户回收盐雕成品在景区向游客售卖,而售卖收入则全部返还村民。(经济日报记者 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