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媒体中心>西矿新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红色教育培训心得分享之七
作者:
2019-07-03

  今天给大家分享党委工作处学员张海虎的学习心得 

  韶山是伟人故里,因一代伟人毛泽东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红色学习基地。5月5日至13日,在公司党委的组织下,我有幸成为首批培训班学员,踏上了这红色之旅。连日来,从课堂到现场,从历史到现实,聆听精彩讲授,领略湘湘文化,感受伟人事迹,精神受到了洗礼,认识得到了深化,行动更有了方向,可谓收获满满,感触良多。 

  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看出干事的积极性;从一个单位的精神面貌看出一个团队的战斗力和发展前景;从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可以看出国家的发展速度。此行开班“第一讲”,董事长便开宗明义,询问学员们什么是韶山精神?听到学员们的回答后,他语重心长地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韶山精神和我们西矿精神有很多的相似,年轻干部要有精气神。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此诗句出自毛主席1959年回到故里韶山时创作的《到韶山》,把共产党人战天斗地、改天换日的奋斗精神和勇于奉献的担当精神刻画得入木三分。“奉献、奋斗、担当”正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也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必备品质。西部矿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靠的一代又一代西矿人秉承“矿业报国”的理念,将自己的人生选择融入大型铅锌矿采选的潮涌中,推动公司向大型矿业集团发展迈进。历史把发展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把脉问诊定战略、呕心沥血促转型,发扬白加黑、五加二作风,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领干部职工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不同的岗位、同样的精神。作为新时代西矿年轻干部,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修德修身、善行善新,把思想统一到党委的决策上来,以攻坚克难的斗志、打破传统的勇气、创新超越的智慧、和迎难而上、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拿出精气神,做足绣花功,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好每一项职责,为西矿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这是一次认识的提升。这次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学习的内容涉及广泛,既有董事长提高领导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课”,也有王宠书记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讲授的“品德课”,既有关于十九大精神实质的“政治课”,也有现场教学的“实践课”,内容可谓丰富而精炼、实用而受惠。老师们的讲授,角度新颖,论述精辟,针对性强,易于接受,回味无穷。尤其是现场倾听董事长《丰富经历 增长阅历 看淡资历 提高领导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讲授,课后阅读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的重大要求,对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企业管理人员有了更深的认识。 

  宝剑锋从磨砺出。在增长经历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阅历在经历中融合、在辨别中增长、在感悟中升华、在实践中检验。党员干部有什么样的经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经历要有丰富的内涵,要在投身党的事业中、在生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在修身立德治家中、在理顺各种关系中经历成长。一个党员干部若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习近平总书记讲,“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在中华文明的传统中,什么是大德、公德、私德的应有之义呢?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比较中西文化时说,西方人重权利,中国人重道义。我认为,钱穆先生讲的“道义”就是“大德、公德、私德”的综合体,涵盖了“仁、义、礼、智、信”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当然,进入新时代,我们讲“道义”,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社会对公民的道德价值要求,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修身修德、锤炼品行,做好榜样、抓好家风,坦坦荡荡做人,勤勤恳恳履职,踏踏实实干事。 

  这是一次行动的呼唤。《左传》里边就有一句名言: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意思是: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就好比农民耕种田一样,从早到晚,大家都要不停地思考、担心,谋划去如何下种,担心它们的成长,忧虑它们是否有好的收成。我们开展工作就像农民种地,要想有好的结果,谋划、思考很重要,但不能只有思考,更关键的是行动。到长沙,在岳麓书院聆听湘湘文化,感触最深的便是“行胜于言”四个字。一万个口号不如一个行动。该如何去行动呢? 

  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在当前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我们年轻干部将会在工作中遇到更多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难度进一步加大。要想使工作再上新台阶,就要善行善成,紧紧围绕公司发展全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结合地域、单位和个人的实际,做到冷静不麻木,热情不莽撞,超前不胡来,脚踏实地,因地制宜,把“平台当成事业”,养成在落实中创新、在创新中落实的良好习惯,做一个“务实型”、“创新型”的年轻干部。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新区文逸路4号西矿·海湖商务中心1号楼
电话:0971-6123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