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媒体中心>西矿新闻
产量增、成本降、环境优,锌业分公司“硫回收”如何逆袭?
作者:
2020-11-27

文 | 张 海   杨 泽

  2019年初,锌业分公司硫回收工段硫磺产量仅有41吨/天,生产成本高达1248元/吨;截止目前,硫磺产量突破120吨/天,硫磺生产成本控制到720元/吨。

  数据是推动精细化管理、严控成本最有效的注脚。在产量大幅提高的同时,成本不断下降,锌业分公司是如何做到华丽转身,实现硫磺生产经营效益最大化?

  锌业分公司采用两段氧压浸出电锌工艺,氧压浸出渣经浮选回收其中的硫,硫精矿经粗熔、热滤、精熔,制粒后可得到副产品硫磺。

  2019年初硫磺产量距离设计值产量仍有较大差距,原料中大部分的硫还没有得到充分回收而进入尾矿渣,造成尾矿渣含硫高、渣量大,增加了渣处理成本,并严重影响系统平稳运行及后续的渣处置工艺。同时,厂房内四处的“红泥”是硫回收的“经典”标识,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问题纷纷浮现,该如何解决?

  锌业分公司坚持“对症下药”,首先从工艺、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制定具体措施,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劳动竞赛方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主动外出对标考察;氧压二段底流粒度、浓度优化;浮选搅拌、真空泵、盘管加热器等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更换;工段管理、技术、操作人员素质强化……通过一系列举措,锌业分公司正式打响了一场“硫回收攻坚战”。

  “针对硫浮选率低的问题,我们总结出适合硫浮选的矿浆浓度、矿浆粒度、鼓风量、泡沫层等关键的过程控制参数,并对浮选岗位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和现场跟班培训指导。”车间副主任解万文说,“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我们的硫回收操作更加灵活,设备故障率大大降低,整个硫磺生产线的稳定性大幅度提升。”

  “病症”逐一解决,硫磺产量逐步提升,硫磺产量于2020年6月再一次刷新历史,日均达到125吨,已追平氧压浸出行业标杆企业丹霞冶炼厂。硫回收工段的员工由此第一次拿到劳动竞赛奖金,“我从来没想过我们工段会拿到奖金,比之前多了300多元,现在干活更有劲儿了。”车间员工赵洪普说。

  硫磺的生产成本是衡量硫回收价值的关键指标,硫磺产量“起来了”,生产成本如何“降下去”?。遇到什么问题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锌业分公司将“降低硫磺成本”作为全公司降本增效突破口,不断发起“猛攻”。

  “我们每月开展一次硫磺成本分析会,通过对指标、提问题、查原因、找方法等措施,成本意识深深印在了硫回收全体员工的心上。”锌业分公司党委书记张春发说。

  从硫磺脱模剂、吨包袋的定量定时发放、压滤布经自己缝补后重新利用、热滤板的重复维修利用,到岗位操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蒸汽和石灰用量一点一点省下来,硫磺的生产成本也从的1248元/吨降到的720元/吨。

  同时,针对硫回收工段“烟雾缭绕、红泥遍地”的“老大难”问题,锌业分公司也拿出“对策”,彻底解决了这一现状。

  根据外出考察情况,再结合实际需要,自行设计改造熔硫池通风系统,将原有内壁中已经严重损坏的玻璃钢排风管换成不锈钢材质,并在排风管上创造性地加装喷淋装置,有效避免烟气中硫磺颗粒挂壁问题,为排风管道保持畅通创造了条件。其次,在熔硫池瞭望孔上空加装排风管,可将瞭望孔排出的烟气并入洗涤塔,并通过增大洗涤塔风机的电机功率,厂房通风效果明显加强。

  “以前在车间工作一天,鞋子裤子全脏了,这里的气味还特别难闻,现在车间里干净、亮洁,难闻的气味没有了,作业环境变好了,心情也好了,而且绩效还提高了不少。”说到这里,硫回收工段职工陶延平露出了笑容。

  短短一年时间,不断跳动的数字、不断增多的产量、不断下降的成本,见证锌业分公司改革发展的的坚实步伐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集团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锌业分公司持续推进“三大变革”,得益于于氧压车间全体员工的勇于创新、实干苦干。锌业分公司将在在产量提升和成本管控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断开创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新区文逸路4号西矿·海湖商务中心1号楼
电话:0971-6123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