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屡创佳绩
皑皑白雪覆盖着连绵起伏的山峦,让本就严寒无比的高原平添了几分孤独。玉龙铜矿屹立在4600米海拔的藏东高原,昼夜不停的机器轰鸣声和人头攒动的繁忙景象,在这片沉寂的大地上激起了热情与繁荣。
走进玉龙铜业公司选矿厂一车间实验室,西部矿业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青海省高原矿物加工工程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赖春华正专注于选矿试验,研磨、添加药剂、过滤、烘干……来自江西于都的他,50多岁,两鬓斑白,脸庞发红,嘴唇发紫,偶尔咳嗽几声,布满红血丝的眼睛紧紧盯着浮选泡沫的变化。
有人说,高原上开不出漂亮的花,严寒中结不出丰硕的果,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怎么能心无旁骛的钟情于一份事业、成就一番事业呢?
“五十多岁了,坚持每年都在玉龙铜业待上几个月,高海拔的地方最能检验人的身体素质,这两年明显感觉身体不如前几年了,高原反应还是有点严重。”说话时脸上带着一丝笑容。2017年以人才引进方式进入西部矿业科发公司,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经验,使他很快成为公司选冶领域的技术骨干,多项研究成果为企业降本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还有几年就退休了,我想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上几趟玉龙铜矿,每年坚持两个月以上,一方面可以解决更多选矿工艺难题,一方面也能带出更多年轻的选矿人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他表示,玉龙铜矿是公司实现一个西矿到六个西矿华丽蝶变的助推剂,更是公司高质量发展跨上新台阶的新引擎、压舱石,选矿工艺方面取得的每一丁点的突破都会产生巨大的效益。他对选矿工作的热爱深深地融在了血液里。他本可以在位于西宁市的实验室里度过一年四季,但事实却是他一年当中有大半的时间坚守在高原之上、戈壁深处。他不惧高海拔缺氧,不畏八百里瀚海的干旱风沙,长期驻扎生产一线,不忘初心、艰苦奋斗,致力于选矿技术攻关,为建设“全省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企业集团默默付出、砥砺奋进。
“大家身体都好吧?有没有高原反应特别难受的?我准备了抗高反和治感冒的药,不舒服了就去找我拿药。”2023年跟随赖春华去玉龙铜矿开展铜钼选矿指标新技术提升现场技术服务工作的副主任工程师葛晓明对师父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记得。他说,在玉龙铜矿一车间增加快选工艺后的指标优化工作中,师父天天在生产现场和实验室来回跑,针对生产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立即在现场实验室指导技术人员开展试验,更多的时候亲自上手操作,两鬓花白的他有时候做起试验来一站就是一天。他自己高原反应特别厉害,常常因高反导致胸口疼,大家都劝他回宿舍吸氧休息会儿再上山开展工作,可他依然咬牙硬挺着。
实验室里一站就是一天,生产现场一去就是几个月,选矿科研一搞就是一辈子。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扎根一线开展现场技术攻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与各生产单位协调解决生产相关问题和重大技术难题,先后开展“锡铁山132万吨/年选厂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玉龙铜钼混选与分离生产调试”“会东大梁小黑箐尾矿库筑坝及放矿方法优化与应用研究”“哈密博伦尾矿磁性铁回收试验研究与应用”“湘和锌尾渣有价元素综合回收及渣减量研究与应用”“瑞伦铜镍矿选矿工艺简化优化与镍精矿降镁试验研究与应用”“青海铜业渣浮选尾矿铁资源综合回收技术开发与应用”等诸多项目并作出重要贡献。
“赖总为人随和,技术过硬,对待工作总是充满热情,尤其特别关心年轻人的成长,愿意将他积累半生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西矿科发公司副主任工程师王泰存一谈及他心目中的偶像,话语中全是崇拜与向往,身边的同事平时和赖总聊天时,都会向他请教经验,而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述其中的基础理论、实际经验,做到授之以渔。他也经常告诫身边的年轻科研人员:“身处伟大时代,唯有奋斗才能不负青春,一定要坚持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和坚守,只有在时间的沉淀和辛苦的实践中才能结出科技成果。”
知识和志向,都会在传承和传递中不断开花结果。赖春华的徒弟们都已成长为选矿专业技术方面独当一面的人才,包括赖春华身边的同事也被那种对科研执着的精神所折服,在赖春华的影响下,他们正朝着最初的科研梦拼搏奋斗。
赖春华总说:“选矿工作就像中医把脉,根据不同的病人下不同的药,既要确保每批精矿的出厂品质,又要确保选矿综合效率达到最优。只有坚持到现场去,到解决问题的最前沿去,才能为生产把好脉、护好航,要把论文写在车间里,把科研做在生产线上。”
在各矿山单位生产现场,他身着工作服、工作鞋,认真盯着浮选槽内的泡沫情况,有时拿起一撮原矿在手掌捻搓查看细度,有时舀起一勺精矿涮看精矿质量……实验室里,他身着蓝色大褂,在各种精密仪器前全神贯注进行试验操作,繁琐复杂的实验程序就像是整齐排列在他脑中随时待命,常人眼中的枯燥、乏味在他身上变成了取得每一次突破的必由之路、灵光乍现中发现惊喜的非凡之道。
赖春华笑称自己像个“老石匠”,天天在跟石头打交道,挑石头、砸石头、磨石头、选石头。不论火云如烧、暑气熏蒸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刺骨逼人的严冬,他要么头顶烈日挥汗如雨,与矿浆、泥水相伴,要么不畏严寒默默作业,让冰雪与热汗相融,五十多岁的他依然有着奋斗不息的执着与激情。“技术永无止境,只要我还在选矿事业的岗位上,就要对选矿技术不断探索,只有更完善的技术才能给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这是选矿人的价值,也是选矿人一直追寻的梦。”赖春华用行动践行着科研逐梦人的初心,在选矿道路上不断出新、出彩。
青藏高原与赖春华家乡的悠悠水路不同,到处都是起伏的雪山、稀薄的空气、泼辣的阳光、凛冽的罡风。可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终不负对选矿工作的热爱,从2019年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到2020年入选青海省第十五批“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从“西部矿业集团先进工作者”“西部矿业集团优秀领导干部”到“西部矿业集团劳动模范”,他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老黄牛般的默默耕耘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优秀矿物浮选工程师”,西部矿业集团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13项,现授权发明专利7项。一步一个脚印,为学术甘于俯下身子,忍受寂寞和平庸,每一步都充满艰辛,每一步都扎扎实实,也收获着人生的新内涵和新高度,这是他长期奋斗在选矿技术科研一线孜孜不倦的跬步叠积。
“技术过硬、待人谦和,长期待在矿山一线钻研选矿工艺。”“今年的新年我们是跟赖总一起过的,公司有着如此敬业奉献的科研人员,我们的选矿指标肯定会有新突破。”“他是工作狂,做起试验来废寝忘食,半夜三更在实验室鏖战是家常便饭。”“没有一点官架子,不论是生产现场还是实验室,总能跟身边的人聊家常、话未来。”“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就像是和蔼可亲的长辈,总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他为选矿工艺升级优化奉献了太多,就连女儿高考出国的重要时刻都错过了。”……不论是他服务指导过的矿山单位,还是他目前任职的西矿科发公司,只要谈起赖春华,大家都有着说不完的话。
岁月如河,奔涌向前。赖春华探寻选矿工艺优化和指标提升的脚步不停歇,啃下了一个又一个选矿技术难题的硬骨头,急生产之所急、解工艺之所难的他立志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到生产经营中,把高质量论文写满西部矿业高质量发展跨上新台阶的每一步,写在戈壁中、写在藏东高原上……在离家千里之外的高原,他把对家人的愧疚装在心里,以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的协同精神和对选矿技术工作的一颗炙热心践行自己的使命,一遍遍淘洗掉深埋大地深处宝贵资源上的风尘,留下对科研学术金子般的赤诚,为企业增效、为自己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