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铜锌车间这一年
我叫刘梅桂,是青海西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铜锌车间的一名普通员工。我们的当家人是一名不苟言笑的“老顽童”,他叫罗鹏翔,是一名有着二十多年工龄的老西矿人。在他的带领下,2016年,铜锌车间在生产与操作人员技能提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铜锌车间主要由冰铜和烟化两个工段组成,冰铜工段采用火法冶炼工艺,主要是将粗铅车间熔炼工段生产的铜(铅)浮渣通过富氧顶吹转炉进行二次熔炼,产出主产品铜硫、副产品粗铅,该工艺铅回收率高、见效快、铜硫含铅低、物料适用性广等特点;烟化工段是将鼓风炉渣通过流槽流入电热前床经过保温后,渣液流入烟化炉,铅液进行铸锭。
这一年来,我们车间在工艺改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原来的鼓风炉由于工艺落后,因环保不达标于10月停炉,继而采用侧吹炉替代鼓风炉。由于采用了新工艺,侧吹炉渣作为烟化炉生产原料,通过渣包将侧吹炉渣吊运至烟化工段直接加入烟化炉,取消了以往的电热前床保温工艺,大大降低了能耗,通过10月份侧吹炉工艺对接试生产后,烟化炉取消电热前床工艺完全可以满足当前生产,这为烟化炉进一步节能降耗提供保证。
在烟化工段,工艺收尘区的表冷收尘口和布袋收尘口处于露天的位置,周围没有围墙挡护,由于格尔木属多风地区,烟灰吹落将会对人体和现场环境造成危害。烟灰运输时需要用人力将吨袋拉至收尘区西侧,方可通知叉车司机运输至指定位置,此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后期经过改造工艺收尘区变得干净整洁,不再是满地的烟灰,降低了环境区域清扫次数,提高了收尘岗工作效率。同时,运输实现自动化,开动开关能使集满烟灰的吨袋通过抬包车运输至收尘区西侧,大大减少了人力和时间。
冰铜工段于4月9日正式步入生产,6月19日停炉进入检修阶段,在此期间共计生产553炉次,变化料单10余次。投入原料铜浮渣约为1763.5吨,冰铜产出率为9.87%、沉铅率为53.56%、冰铜渣产出率为29.37%、烟尘率为8.45%,铸锭成型约为240块、913.4吨。烟化工段设备较为稳定,除3月、10月停炉检修,其余时间一直生产,截至11月初生产氧化锌为4565.47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继往地对安全工作狠抓落实,抓好员工培训工作,重点做好员工业务技能的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安全意识较强、技术过硬、思想过硬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为工段沉降炉技改完成后的投产培养人才。同时,针对现有工艺、设备,持续开展技术改造、工艺优化等相关工作,努力发挥现有装备的最大效能,更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指标。(刘梅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