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图 | 马文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是李白《秋浦歌》中的第十四首,是一首赞美冶炼工人的诗。巍峨的铜官山脚下,成群的冶铜炉依次排开,熊熊的炉火,火舌窜动,炉火映红了这片冶铜场,映红了半天夜幕。皎洁的月光下,那些冶铜工人的脸也被映得和火一样红,然而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十分高涨,齐声唱起的劳动号子,使远处的河水也激进浪花。原来冶炼也可以是充满诗意的。
西部铜材的员工队伍偏年轻化,220多名员工当中,青年员工就有140余人。生产一线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可这些并没有影响这些年轻人的干劲,曾有个电解车间的青年员工说“真正的铜冶炼,是生命的释放。一个冶炼人的品质,就是自我燃烧,释放出新的生命力。” 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把奋斗的背影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在电解车间,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槽面的温度始终要保持在40度左右,在槽面上工作的电调工们,每天都要在这样的高温下工作八小时,在工作大概两个小时的时候,他们的衣服就已经被汗水大面积的浸湿了。电解车间槽面高温,可槽下和其他区域却是偏低的,到了秋冬季节,电调的员工一旦从槽面上下来,被汗水浸湿的衣服会让他们的身体在短时间内体验到两种极端的温度,身体瞬间从沉闷的湿热变成刺骨的冰凉,上上下下,一天不知要重复多少次!
除了电调工,电解车间的出装工也是年轻队伍,出装工的工作任务,就是负责下阳极板和始极片、出电解铜,并负责阳极板和电解铜的冲、泡、煮、洗,他们的工作难度在于只要开始就要连续不断的进行,和天车做好配合,将一排排的阳极板和电解铜不断的挂上去放下来,熟练的重复着繁重的动作。最累的,就是下片、清理接触点,每一个接触点都要清理,3个出装工一天大概需要清理至少2000个接触点,不停的弯腰再起身,一天下来,浑身酸痛。再赶上清槽,劳动强度就更大了,而且多数员工在清槽的时候眼睛都被酸熏的生疼,但他们没有因此就停下手中的工作,而是尽心尽力的为车间的生产付出着。
阳极车间竖炉出铜的时候,一群青年员工在热火朝天的忙活着。光看这个画面,你可能想象不到圆盘浇铸机前的温度和危险,因为流出来的,都是温度在1100度左右的铜水,面对这么高温的液体,他们需要不停的去整理溜槽和阳极模上未成形的铜水,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可能的保证阳极板的物表规格和质量。他们大多数人的工作服和鞋子上,都有被溅起的铜水烫出的小洞,有时候难免会伤到皮肤。他们熟练的用手里的工具整理着这些高温液体,没有丝毫的畏惧。这就是阳极车间的青年,他们就如同自己生产的阳极板,历经磨练,钢筋铁骨!
这一个个背影,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敬佩,他们,就好像是电解车间生产的电解铜,不怕困难,不惧环境,历经磨砺最终蜕变成灿烂的金色!
在西部铜材,还有很多这样的背影,我为这样的背影感动,为西部铜材青年员工的勤奋和坚持自豪。他们平凡,但不平庸,他们在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浇灌着公司的成绩和自己的未来,他们,是西部铜材坚实的背影和脊梁,他们,是西部铜材奋进的未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