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与“大熊猫”
90后的牛永德帅气、腼腆,大家习惯叫他“老牛”,老牛自进入锌业分公司电解车间以来,面对自动化程度高、设备多样化、生产任务重等各方面挑战,他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对照图纸、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电解工段多功能天车出现故障,从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故障原因一直未找出,于是有人叫他先吃饭,他回答:“设备就是我的饭碗,我必须保证它时刻处于完好的状态,设备坏了,相当于我的饭碗坏了,碗坏了怎么吃饭?”
天车轨道、泵房、铸锭线……只要有设备的地方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车间的员工提起他,都会赞不绝口地说:“老牛,是真的牛,没有他我们的设备很难像现在这样稳定运行;技术能力过硬,总能想出办法解决设备故障,是我们车间的‘大熊猫’”。
检修现场的身影
“80后”的他略微带点儿憨厚的少年气,说话时脸上始终充满着淳朴、灿烂的笑容,他就是湘和公司锌粉车间炉长龚发旺。
自锌粉车间3150kwh密闭式矿热电炉试生产以来,因炉况波动较大、设备处于磨合期,生产工艺正在摸索优化,每月的电炉吊箱检修都会面临诸多整改项目。一次的吊箱检修中,连续三天龚发旺从召开班前会、工作票办理、工作配合到各个环节衔接,无不体现着细节管理。在整个检修现场,他既当监督员又当协调员,对检修的每一项工作都仔细检查,每天忙碌到深夜,困了就在休息室眯一会。为了确保各项检修项目要达到生产需求,他对检修现场检查了再检查,对丝毫的蛛丝马迹都不放过,一再强调要谨慎细心。
“韧劲儿”十足的“精神小伙”
解万文,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2015年投产初期,工艺未打通,设备不熟悉,生产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他面对这些艰难时,毫不退缩,一遍又一遍钻研着图纸、研究着数据,在又黑又闷热的高压釜里拿着笨重的电镐挥汗如雨,抱着粗重的排液管道,在酸雾里前行,在淤泥里摸爬滚打,数天才将数百吨淤泥清理干净。冬天,手冻僵了,就抱着旁边的管道暖一下,继续拧螺丝,困了,就用冷水洗把脸,继续拆开一条条管道,直至将管道内的物料清理干净。
这一路走来,解万文靠的就是他那股十足的“韧劲儿”,相继创立了青年文明号、职工创新工作室,硫磺产量也由最初的30吨/天提升至现在的日均120吨,焙砂单耗由190kg/Zn降到了141kg/Zn,各项关键指标也在不断优化提升。
爱钻研的马生佳
“工作很踏实,爱学习、爱钻研,肯吃苦”是马生佳留给同事们最深刻的印象。在锌业分公司综合回收工段工作期间,针对铜镉渣日产量较低,金属锌损失较大的问题,他每天蹲守在生产现场,分析生产指标,在多次的反复试验下,提出了将铜镉镍钴渣混合后,先进行酸洗,再进行浸出的建议。这一建议的实施,不但增加了铜渣和镉饼的产量,还避免了锌、铜等金属的损失,2019年全年累计回收金属锌约4873吨。
因工作需要,他被调入湘和公司熔炼车间,面对新的生产工艺,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大了,主动加班加点,积极跟着厂家技术人员学习先进技术,带领着熔炼工段所有人员日以继夜的奋战在一线。记得2020年4月15日下午4时左右,因辅助系统空压机突然跳停,侧吹炉被迫紧急停炉放渣,由于渣中主要含氧化铁和硫磺,冷凝后清理难度较大,必须热熔后清理。当时他二话不说,迅速准备起打风口前的各项工作,并带头拿起扳手开始拆卸风口法兰及软管,持续四个小时的强体力劳作,终于在炉子的烘烤下顺利完成了拆卸,而此时,他顾不得吃饭休息,又第一个投身于高温化渣作业工作中……已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夜幕下,他脏兮兮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身边的榜样默默无闻,但依然能骄阳似火,温暖我们的心头,他们是我们每个人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催化剂,让我们将其转化为不断努力的动力,在充满艰难险阻的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