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春云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和全体员工的追求。企业精神,用文字表述出来,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几个词语,但每一个企业精神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说不清道不明没有故事的企业精神,也只不过好听的一句话、几个词而已。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精神的塑造,历经多次提炼,几经波折,找到了符合企业发展的企业精神。通过企业精神的变化,寻找出深刻在企业沧桑岁月的年轮记录,在跌宕起伏的发展中,不断在询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最终明确了企业发展方向,凝聚了企业发展力量。
破茧而出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矿山资源开发为主、多产业发展的集团公司,2000年由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锡铁山矿务局改制而来。锡铁山,海拔3300米以上,山高沟深,崖峭壁陡,岩石裸露,整个山脉没有肥沃的土质覆盖,周围都是茫茫的戈壁和干旱的荒原。在这种荒凉寂寞中,常人无法长期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需要一种信念和忍耐精神。锡铁山的矿业人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奋进和成功当作自己的追求。为此,早期的西部矿业人秉承“信念、忍耐、奋进、成功”企业精神,投入到企业发展中。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企业精神的引领,每位员工艰苦创业,奋战在戈壁滩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2000年,西部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仅有8.8亿元的资产,而在之后的时间里企业实现高速发展,2006年,西部矿业有限公司升级为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开发从拥有单一的锡铁山铅锌矿变成拥有铅、锌、铜多个矿山的大型矿山企业,资源开发从立足青海逐步拓展到西藏、四川、内蒙古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产业开发从矿山资源开发为主逐步向盐湖资源开发等多产业延伸。旗下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7年,公司总资产达到256亿元,八年时间,总资产平均每年以3.6倍的速度增长,成为中国有色企业界的一匹“黑马”。同年,以2006年121亿元的营业收入首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第314位。
凤凰涅磐
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开始放缓,之后的几年里,企业发展危机不断涌现,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进入困难期,一个历经多年辉煌的企业在经济危机的寒风中摇摇欲坠,开始走下坡路,到2010年,企业高位运行、持续盈利的历史被迫画上了句号。
一年亏损、两年亏损……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就像从高山上被飓风卷下来的矿石,无限制的向下滚落,以前多年高速发展所掩盖的各类问题和矛盾开始显现,这对开始走下坡路的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似乎大家都无能为力,职工逐渐丧失信心,外界对企业发展也失去信心,西部矿业这个原本闪亮的品牌被蒙上了灰色阴影。
在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挫折几年间,西部矿业人也在不断探索,采取多项措施自救并寻找新的发展出路。2009年,聚焦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十三个问题开始思考“西矿怎么办?”通过深刻反思,提出了“批判、包容、务实、创新”的新企业精神。
失去发展信心的西部矿业人不断自问,依然走不出迷茫的低谷。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不能倒下去!这不仅仅是青海省唯一的中国500强企业,更是一万多名职工的生存之本。但市场是无情的,西部矿业将何去何从?
重现英姿
2012年4月,青海省委省政府对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内树信心外塑形象,二次创业再铸辉煌”的发展要求和目标。同年7月,新一届领导班子调整。
公司董事长张永利新上任两天后,就开始深入基层调研,历时20多天驱车1万多公里,认真察看了解各下属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公司改革的三个方向,即简政放权、机构“消肿”和完善管理体系。
同时提出,各公司“一把手”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人,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好不好,企业氛围好不好,关键看“一把手”。通过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员工的企业主人翁精神,进一步提升全体干部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各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必须统一规范使用西部矿业标识标志,要体现“西矿一家人”理念。
8月底,召开集团公司干部大会,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作风建设,全面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全面推行“扁平直线、精干高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加强全过程管控”管理体系。张永利指出,面对外部严峻的经营形势和内部诸多问题,唯有改革才能有出路,唯有变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必须敢于正视问题,敢于面对现实,不管压力有多大,也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只要我们理顺了体制机制,营造一个“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工作氛围,夯实基础,练好内功,想尽一切办法扭转亏损局面,把经营业绩搞上去,企业形象必将得到社会认可。
2016年,西部矿业发展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第一季度,企业财务报表显示为盈利,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喜讯,也是西部矿业人多年期盼的愿望。新起点、新希望,这为西部矿业“外塑形象、内树信心”奠定了良好的企业发展基础。
同年,公司有采取了系列措施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和提升企业管理、全面开展降本增效、加快转型升级……公司领导班子以上率下,转变工作作风,以“严实”的精神投入到企业改革发展中。机关干部员工从劳动纪律入手转作风,每天提前15分钟到岗,推迟5分钟下班,每周六自愿再上半天班,给基层带了好头。各级领导干部为攻克生产难题和加快基建项目进度,和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日夜奋战;全公司开展降本增效行动,让“抠门”成为一种习惯,“拧毛巾”成为一种常态。
在做强做优现有产业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向新产业迈进,开辟了茶卡盐湖旅游、钢构建筑发展等产业,不到两年时间茶卡盐湖成为青海省王牌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与此同时,全公司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新”成为一种精神体现在全员身上,2016年,公司创新创效总额达3.3亿元,对61个创新创效集体给予奖励,奖励金额达432万元,这是西部矿业集团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通过完善创新创效评价和奖励机制,激发了企业全员创新创效的积极性,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创造力和奉献企业的凝聚力。
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公司扭亏为盈,全公司亏损点“有效堵塞”,赢利点“全面开花”,降本增效成为党员干部职工的习惯,提高盈利成为各公司的追求,2016年扭转多年亏损局面,盈利3.27亿元,并消化大量潜亏,2017年上半年超额完成生产经营任务。
通过两年的发展,职工再次找回了发展信心,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提升。通过自上而下的企业制度建设和完善,公司管理逐步走向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将“从严治党”落实到“从严治企”上,干部管理更加严格要求,全公司以上率下,形成了严格按制度办事的管理理念,“讲实话、办实事、出实效”成为新的企业发展氛围。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企业精神?西部矿业人开始重新思考新的企业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按照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落地于企业”的原则,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探索,通过起草、反复征求干部职工意见、会议讨论等方式,明确了新的企业精神:“信念、忍耐、严实、创新”。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的企业精神,即继承了老一辈西部矿业人“信念、忍耐”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是一家位于青藏高原矿业人所特有的精神,发扬“严实、创新”的企业精神,体现了企业不断加强管理,倡导全员创新创效,并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拓展新产业,提升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来源:《中外企业文化》201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