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处青藏高原核心区域的青海是资源富省、战略要省,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里,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江源起奔流,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生态责任重大而艰巨。近年来,青海生态保护工作高质量推进。这反映了青海从政府到民间对绿色发展路径的坚定。而青海省属国有企业作为绿色发展路径坚定有力的执行者,这一成果也是它们持续“求绿”、共同守护三江源的生动体现。
西部矿业集团总部位于青海。自2000年成立以来,西部矿业集团(以下简称西矿集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立足青海资源优势,积极融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不断铺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西矿“绿脉”。经过25年发展,公司由单一的铅锌资源开发企业成长为矿山冶炼、盐湖化工、生态旅游、科技信息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企业集团,更在持续绿色转型中,将“绿”厚植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向绿转型,推动清洁生产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在矿业行业日益深入人心,我国矿业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如何在高效开采的同时又能实现绿色发展,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面对的课题。面对这一时代命题,西矿集团坚持把绿色发展融合到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积极探索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协同共生的新路子。
在转型中笃定绿色方向。西矿集团积极探索多元化转型,绿色高效开发矿山、盐湖、生态三大资源,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
全过程推动清洁生产。广泛采用先进生产工艺与技术应用于矿山开采等生产领域,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环境负荷。同时,创新并推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氧气底吹熔炼——底吹还原——烟化炉挥发的“三连炉”工艺,实现熔炼系统综合能耗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中的准入值,不仅节能效果明显,还实现内部资源循环利用,进一步实现减排。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例如,西矿集团下属湘和公司炼锌尾渣无害化处置及综合利用项目将冶炼渣变废为宝;打造全省最大钢结构装配式绿色建筑基地;先后完成6家矿山单位选矿厂技术升级改造,采选工艺位于行业前列;使用光电互补供暖系统取代原有燃煤锅炉,燃煤消耗由3000吨/月降至1500吨/月,成为有色行业生态友好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典范;尾渣选铁等项目实现废弃资源有价金属综合回收、危废品有效处理;提高固废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锡铁山分公司镁基固废项目”全面实现企业内部工业固体废弃物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技术改造降碳成效显著。
向美而变,打造绿色美丽矿山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绿色矿山建设已成为矿山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在绿色发展中具有显著示范引领作用。与此同时,绿色矿山,也是企业生态建设成果的最直观体现。
目前,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有着“严苛”的要求。在中国,只有少数有实力的矿山企业拥有这样的能力。
然而,西矿集团所有矿山单位全部达到省级以上绿色矿山标准,6家单位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9家单位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单位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家单位进入国家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骨干企业”行列。

这一份亮点纷呈的答卷背后,是西矿集团始终坚持绿色矿山建设,在矿山管理、开采工艺、采选技术、综合利用、矿山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持续努力。
例如,在鑫源矿业、肃北博伦等矿山中通过回填、削坡、绿化等方式,对5.5万平方米地表塌陷区开展治理,完成塌陷区及采空区共计充填废石160万立方米;在双利矿业、哈密博伦等矿区实施废石堆场恢复治理,治理面积达159万平方米;在大梁矿业等矿区治理铅锌矿选矿废渣堆体及周边受污染土壤,实现固体废物有效转运,土地回填土方达2611立方米,绿化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
如果说矿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是绿色矿山题中之义,那么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则是绿色矿山的另一重要内容。
为此,西矿集团大手笔投入,推动矿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及废水回用;实施西部铜业输调水工程建设,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锡铁山分公司、鑫源矿业、大梁矿业新建回水处理设施并投入使用,有效提高选矿溢流水回水利用。如今,西矿集团各个生产单位含绿量更高了,矿山更美了,在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建设中留下了西矿实践。
为彰显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责任与担当,2013年西矿集团接手经营青海西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并更名为西矿稀贵金属公司。通过对该公司的绿色改造,成功把原先单一的铅金属冶炼企业发展成为青藏高原唯一的铅冶炼及多种贵金属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企业,并在2024年11月实现西矿稀贵金属公司多金属项目竣工投产。

项目从设计阶段便严格执行绿色理念,并采用国际领先工艺,以处理金精矿、银精矿、低品位的铜精矿及西矿集团铜冶炼和锌冶炼企业产出的渣尘为原料,实现多金属的循环处理。该项目的建成,不仅实现了企业全域全流程的资源集中管控,还形成了一条铜、铅、锌多金属资源一体化冶炼系统。
这一“老资源”迸发新活力的脱胎换骨,是西矿集团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也让其在全国矿业绿色转型的大道上再次留下青海国企探索前行的足迹。
向新求进,进一步提升减碳能力
西矿集团在2025年3月召开的能源管理及节能减排专题会上,再次提出要围绕“一稳五增两降四提升”工作主线,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潜力。其中,大力推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被赋予全新且重大的使命。
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走进西矿集团所属湘和公司5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场,数千块光伏板整齐列阵、气势恢宏,如同一排排银色的海浪,在日光轻抚下熠熠生辉。说话间,这些光伏板就能高效完成从光能到电能的神奇转换。
这是西矿集团进军分布式光伏发电打响的第一枪,项目年发电量750万千瓦时,预计综合节约标准煤921.75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277.25吨。

根据西矿集团公司党委的部署,2025年企业还将在锡铁山分公司结合渣山治理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利用稀贵金属公司老厂区闲置土地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项目预计发电量达100万千瓦时。
值得一提的是,西矿集团这些光伏发电项目均是“板上发电,板下种草”,这意味着,在实现绿色发电的同时,还能助力矿区土地还绿复垦,让戈壁、渣区再次焕发绿色生机。
向智而谋,全力打造绿色矿山高级形态
2024年12月25日,位于西藏昌都的西矿集团所属玉龙铜矿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全球首个5000米高原露天矿无人驾驶项目成功交付。
极寒高原,绿智共舞。在玉龙铜矿作业现场,无人驾驶的矿车组成了多编组车队,无惧高原极寒、大风环境,在海拔5000米的崎岖山道间穿梭作业,展示了我国无人驾驶技术在极端环境中的适应性与可行性。
智慧矿山在绿色矿山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高级形态。其中,无人驾驶被公认为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玉龙铜矿的无人驾驶技术核心在于“云网车”协同,这是基于华为云的人工智能算力底座,提供无人驾驶训练及迭代、智能运营监管、高精地图服务和路径规划功能。该项目的成功,将大大优化效率并保障作业安全。

作为中国500强企业,西矿集团近年来不断加强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矿山的智慧化水平。而玉龙铜矿作为集团的示范基地,是西矿集团智慧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西矿集团所属湘和有色熔铸工段的5G全自动智能化锌冶炼熔铸产线,是全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中智能化程度很高的生产线;青海盐业基于5G技术搭建的AGV自动物流系统,让其在全国食盐加工企业数字化发展中走在前列;以数智化转型为目标,建成企业智慧管控中心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管理各关键环节;广泛应用数字化生产模组及智能化人机交互等装备,机器换人,实现集团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4%以上,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
辉煌成绩的背后,是西矿集团一路走来的艰辛探索。作为传统资源型企业,破解资源依赖、产业结构单一的发展困境,走向产业多元化、生产绿色化智能化的今天,其背后的技术支撑显而易见。

据统计,西矿集团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20个国家、省级科技研发平台,与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南大学等多所科研机构建立了科技联合攻关模式。目前该公司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家,其中,旗下西部镁业公司凭借国际领先的盐湖镁资源制取高纯氢氧化镁技术,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西矿钒科技公司和西部铜业公司的2项关键技术成果荣获“中国好技术”称号。
一个个场景、一项项成果,见证了西矿集团奋力“转身”的不懈实践。让我们再次近距离观察今日之西矿集团:且听,老产业焕发新活力、新产业激发新动能的动人旋律正在悄悄奏响;且看,绿色与智慧共舞、发展与生态齐飞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