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锡铁山分公司车间学习交流。
企业文化部讯(刘 鹏) 为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和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全公司宣传企业文化工作者适应新形势、新媒体、新方式的宣传需求,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开展“内树信心外塑形象,二次创业再铸辉煌”的要求。结合集团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公司党委以现场实战培训为主,于7月19日至24日,在锡铁山分公司对各单位宣传与企业文化工作者集中进行了为期5天的培训。
开班仪式上,党委办公室/企业文化部副主任张春云首先传达了集团公司白永强书记对此次培训的指示,一是宣传与企业文化工作者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内树信心外塑形象,二次创业再铸辉煌”工作目标,扎实做好宣传工作,进一步挖掘公司先进典型,提振全体干部职工信心;二是要围绕新一届领导班子工作,加强宣传和企业文化工作,推进企业文化落地,使企业文化更接地气,弘扬正能量,发挥出宣传和企业文化工作的引导作用与鼓励作用。
培训课上,张春云紧紧围绕通讯员稿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宣传稿件如何出彩、新闻报道中应注意的事项、新闻图片的拍摄等多方面展开生动而精彩的讲解。培训过程多以公司通讯员的新闻实例为主,针对写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如何规避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使参训人员进一步掌握了公司新闻稿件的写作方法,既有理论知识的解析,又有典型案例的分析。
新华社青海分社新闻中心主任任晓刚和青海日报经济部副主任、新媒体传播中心主任韩惠朋结合他们数十年的新闻宣传工作经验,和大家分享了新闻写作心得。任晓刚希望大家在写作过程中学会模仿,不断提高悟性,多向高手请教,注重平时的资料积累,在应用中要“眼高手低”,做到立意高但要从“小豆腐”块写起,并持之以恒的坚持勤学苦练,将新闻回归人性本质。韩惠朋则以竞聘宣传队长的互动活动开场,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诠释新闻的本质。作为青海日报新媒体传播的领头人,她通过“青报新媒”新媒体的诞生和宣传片的制作、省内大V的成功案例,将新媒体与自媒体、旧媒体的区别,新媒体的应用和推广以及“互联网+”模式下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趋势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公司宣传企业文化工作者对新形势下新媒体的应用有了直观的了解。
新华社青海分社新闻中心主任任晓刚正在授课。
青海日报经济部副主任、新媒体传播中心主任韩惠朋正在授课。
锡铁山分公司脱水车间主任、全国“技术能手”、获得三项国家级专利的杨作军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13项技改无一失败,背后充满了艰辛和汗水。参加工作以来,杨作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请教,一条条合理化的建议诞生了,每年创造的直接、间接经济价值近千万。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杨作军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全国的先进工作者,正是锡铁山精神的写照。他说:“我能从一个普通工人有了今天的一些成绩,是与西部矿业的培养、领导的重视还有同事朋友的大力支持以及家人的无私付出是分不开的。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才有了我的今天。尊重员工劳动和创造,与员工共同分享公司发展带来的好处,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成就感和责任感,这就是我认为的企业文化。”
杨作军与学员交流
在脱水车间与一线职工交流。
来自玉龙铜业的任子华和锌业分公司的王建明两位优秀宣传工作者分别分享了写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撰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讲授环节结束后,全体参训人员统一前往锡铁山分公司、青海锂业公司和西豫公司现场观摩,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深入采访一线。
在锡铁山分公司车间采访。
在青海锂业交流学习。
在西豫公司认真听取安全须知。
在宣传暨企业文化推进会上,锡铁山分公司、西藏玉龙和西部铜材等八家公司分别就各单位宣传与企业文化工作做了汇报交流,各单位的经验做法,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纷纷表示,集团公司第一次推行的“企业文化推进会”为兄弟单位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升,促进理解、配合搭建了桥梁,为提升队伍素质和基础管理水平搭建了平台。
整个培训活动,无论实战、现场模拟还是推进交流都得到了各分(子)公司宣传企业文化工作人员的认同和响应。大家认为,此次培训的安排别出心裁,大家不仅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更历练了自己新闻写作的实战能力。这次的培训,选择了锡铁山,现场参观了青海锂业和西豫公司,在这里,大家再一次重温了锡铁山精神,体会了锂业员工信念、忍耐的精神,学习了西豫公司精细化的管理。
在锡铁山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