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不畅,设备运行不稳定,上下游工序不平衡,生产产能未能得到释放……2018年试生产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然而,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2021年,多项指标突破设计指标,生产任务超额完成,一举实现扭亏为盈,一年时间为何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他们如何成为冶炼单位的“盈利尖兵”?
本期【开局“十四五”】专栏推出的是——青海铜业公司。
今年以来,青海铜业直面发展难题,以超常的定力和担当,咬定扭亏为盈目标,自主创新,把平台当事业干,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强大动力,闯出了一条“扭亏为盈”的变革之路,1至10月份,实现营业收入72.2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356万元,不到一年时间,一举实现扭亏为盈,为实现全面盈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问题 破解难题增强动力
聚焦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围绕重点攻关项目方向,消灭亏损源点。面对连续出现的亏损,青海铜业领导班子冷静分析,从主观能动性上着手,以专业务实的工作态度,从解决每一项具体工作开始。把问题摆出来,把困难说清楚,把举措讲透彻。今年年初,青海铜业按照集团公司部署要求,对照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分,分别围绕盈亏平衡目标主线、改革发展主要工作、全年重点任务工作等,分解出具体工作任务,提出明确措施,明确分管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并动态督查,跟踪落实。
自觉对表对标,主动“请进来,走出去”。把深化对标对表作为破除技术指标壁垒、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方向,以全要素对标为抓手,从提高回收率、提升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耗指标等各方面发力,向行业一流企业对标看齐,在持续对标中查弱项、补短板、定措施,7项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对标单位水平。通过与同行业先进冶炼企业进行对标,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系。修订质量体系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工艺技术岗位操作规程等基础管理制度,进行培训、检查、考核,并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外审、内审工作,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现场操作,提升工艺指标。1至10月份生产电解铜9.06万吨并创历史新高,生产阳极泥(干量)1150吨、阳极板12.9万吨,均超计划完成。同时,吨铜电单耗、水单耗及均大幅低于上年同期,单位加工成本较预算节约每吨343.75元,选矿回收率、铜电解直流电耗、综合电耗等均优于计划指标。
提高设备运转率,为生产保驾护航。设备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离不开日常维护。青海铜业对设备进行包人包片管理方式,对设备常态化“洗澡”,通过清理设备上的积灰、腐蚀物品保持设备寿命,保障生产运行“硬件”完好率。点巡检人员对设备进行排查设备隐患,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并进行处理。通过开展“无泄漏”工厂建设,切实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不断加强现场管理和设备点巡检工作,确保设备运行正常,为高负荷连续稳定生产创造条件。“我们通过实行‘四级管理定位’规范操作,全员参与设备管理,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工作 。1至10月主要设备完好率100%,平均运转率97.17%,主要设备运转率较上年度同期提高8.12%。”青海铜业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宏庆说。
提升管理 降本增效激发活力
步步为“盈”提效益,管控能力有效提升。瞄准扭亏脱困目标,青海铜业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新路径,强化预算管理引导和控制作用,成本费用控制成效显著。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费用精细化管理,强化预算刚性,想方设法压缩各项费用,在库存管理上下功夫,在产能释放上出实招,加大中间产品的消耗力度,产品资金占用大幅下降,为实现盈利做出重要支撑。
苦练“内功”促挖潜,创效能力有效提升。青海铜业高度重视创新创效及科研工作,紧扣“创新创效、降本增效”主题,加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以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解决制约生产的难题,全年共计完成冶炼车间烟气回收利用、电解车间残极机组吊双极技改等技改项目4项,“小平台”做出了“大文章”,走出了一条党建与生产经营融的创新特色路。
“对电解车间残极机组吊双极进行技改,完成后电解行车来回起吊次数由每年473次降至318次,行车运行里程每年减少31千米,提高电解行车作业效率,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设备使用寿命,预计每年可减少维修成本约20万元。”青海铜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黄进说。
同时,青海铜业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发1项,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公司重点研发项目1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4项,截止2021年9月公司授权专利共计30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5项,发明专利5项。
扣住安全“脉门”降亏损。青海铜业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提效增盈的关键抓手,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贯彻集团公司提出的“不安全不生产、不环保不生产、不合规合法不生产”理念,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制度动态修订、加大员工培训力度等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环保管理水平,与常驻外委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3份,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39份,完成新进厂、转岗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检修期间施工单位人员培训386人次。“2021年前三季度,在产量提升了44%的前提下,环保税同比下降了10%,同时,按照安全生产‘三同时’,加快相关证照办理工作。2021年8月公司被评为青海省环保良好企业。”青海铜业副总经理王占全说。
完善制度体系,规范公司安全环保管理工作。今年以来,青海铜业共修订完善《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安全绩效评定管理制度》等27项制度,同时利用安全环保管控平台进行日常安全环保检查隐患录入,通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对公司防火检查、巡查以及各项信息录入工作。严格按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要求,开展危险化学品(危废)、消防安全、外包单位专项检查整治活动,完善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形成三年行动路线图和三年规划,每月动态完善问题隐患“两个清单”和月度工作报表,做到“有任务列表、有时间节点、有完成情况”,全面夯实公司生产安全环保工作。
突破困局 抢抓机遇保持定力
破解制约难题,平衡上下游工序。直面困扰生产的难点痛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技术攻关,面对吹炼炉精炼渣产出不平衡,吹炼渣含铜高等制约生产的难题,青海铜业高度重视,通过组队考察、反复研究,最终确定采用富氧底吹熔炼—底吹吹炼连吹工艺,其原料适应性强,能够大幅综合回收利用资源,尤其是原料中的硫能够完全自热熔炼,从根本上能实现节能低碳冶炼。“我们通过调整吹炼冶炼工艺条件,改变精炼渣的入炉结构,实现精炼渣的产出平衡,缩短中间物料的冶炼流程,提高了直收率,提升了熔炼炉渣精矿消耗量。”青海铜业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宏庆说。
青海铜业持续深入推进“三大变革”,执行标准化作业,强化工艺纪律,提高工艺操作水平,采取内外联动,解决工艺、技术瓶颈,提高吹炼炉、阳极炉协同操作水平,满足生产的需要,先后实施白烟尘回收有价金属研究、提高冶金炉窑使用寿命等项目,仅提高冶金炉窑使用寿命一项节省材料费用约200万元。
解难题、强管理、抓机遇。青海铜业瞄准全年生产任务和扭亏为盈的目标,苦练“内功”增效益,紧盯市场谋发展,以走出困境有决心、深化改革有办法、干事创业有担当、各项工作求突破的精气神,抓住铜产品市场持续向好的有利时机,前瞻性地分析市场趋势,科学研判市场形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全力做好产销衔接,产品价格和销量同比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副产品硫酸实现首次盈利,扭转了硫酸产品连续三年严重亏损的局面。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把握机遇的同时,青海铜业审慎控制金融风险,在降低原料库存、释放中间产品、原料套期保值等各方面多点发力,有力防范市场风险。对内强化管控、深挖潜能补短板,对外对标学习、抢抓机遇找方法,青海铜业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冲刺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在“十四五”开局年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