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媒体中心>西矿新闻
千帆竞发逐发展 | 卡约初禾打造农业新范式,“菜篮子”尽显科技范儿
作者:
2025-09-15

当全自动潮汐式物流苗床遇上现代农业育苗,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走进卡约初禾公司5000平方米现代化育苗温棚内,一排排苗床上整齐的上海青苗、西芹苗生机勃勃,一片青翠,卡约初禾公司总经理赵发海正控制潮汐育苗系统为幼苗床灌溉。

苗床上茁壮成长的西芹苗、上海青苗

“这个潮汐式育苗床就像大海的潮汐一样,它的水慢慢的涨上来浸湿了秧苗的根部,待秧苗吸足了水分和养分之后,半个小时以后水又慢慢退下去。”赵发海介绍,这样可以降低整个苗场的湿度,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叶片不沾一滴水,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同时,潮汐育秧的秧苗根系更加发达,定植以后,缓苗更快。

这背后蕴藏着强大的科技力量。

全自动潮汐式物流育苗产线

2024年以来,卡约初禾公司在省、市、区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在集团公司党委领导下实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1048.88万元,而全自动潮汐式物流育苗系统便是项目之一。

作为全省首家引进的“育苗神器”,它以潮汐涨落般规律,重构着育苗的传统逻辑。

完成点种的育苗盘正在沿传送带前往苗床

使用后的空苗床通过轨道离开育苗地,经由全自动天车进行排列,空中天车沿轨道滑行,稳稳抓着苗床送至穴盘入床机,地面育苗盘经过预装基质、翻土机刮平、自动精量播种机点种,由传送带承载一路向前,由穴盘入床机整齐码上苗床,再经由轨道将苗床运送至育苗地点,整个育苗过程耗时约30分钟。

穴盘入床机将点种后的穴盘整齐码上苗床

“这套全自动潮汐式物流苗床系统从搅拌基质到完成育苗,单个苗床较传统人工育苗时间缩短近四分之三,育苗数量从300万株提升到500万株。智能化育苗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育苗的效率。”赵发海说,这种新型穴盘育苗的灌溉施肥方式,能克服传统顶部喷灌存在的灌溉时间长、水肥利用率低、出苗不匀、病害发生率高等问题,提高苗的品质,同时以前需要4个人2小时才能完成的苗床工作,现在2人只需半小时就能完成。

苗床上整齐的育苗盘

为了培育出优质种苗,卡约初禾采用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配套有自动控温系统、潮汐式全自动苗床、智能虫情监测预警分析系统等先进设备,从自动精量播种机精准播下每粒种子,到智能温控系统将室温稳定在18-22℃,再到水肥一体化设备定时定量供给养分,整套现代化设施实现了光照、温湿度的精准调控。

自动喷灌系统正在作业

这里的草莓生长在“空中”。

在玻璃温棚另一侧,种苗脱毒繁育中心内,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在无菌的环境中筛选健康母本茎尖。这是卡约初禾新建的300平方米10万级洁净脱毒种苗繁育中心。

种苗脱毒繁育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育苗成长情况

“苗好七分收”,优质种苗是丰收的根基。传统种植里,自留的裸根苗常受病毒感染、品种退化、土传病害的困扰,十分影响产量与品质。而玻璃温棚内的种苗脱毒繁育中心里,给出了新答案:依托这座实验室,开展草莓种苗脱毒繁育技术、液体菌菌种生产技术和果蔬集约化、工厂化育苗技术等前期研发工作,通过筛选健康母本茎尖,经过多轮病毒检测剔除“隐患”,再通过经历组培快繁、炼苗移栽等流程,培育出无毒的原种苗,从源头筑牢农产品安全防线,让每一棵新苗都带着“健康基因”。

工作人员正在间苗

不远处的草莓种苗床,各类品种的草莓幼苗舒展着嫩绿的叶片,一排排整齐排列在“空中”,技术人员手持间苗工具穿梭其间,小心翼翼地拔除弱苗,确保每株幼苗都有充足生长空间。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下,与自动喷灌系统喷出的细密水雾交织成虹,映照着幼苗蓬勃的生机。

“空中草莓”栽培床

这些草莓“喝”着定制营养液,“住”在数控升降栽培床搭建的“高层住宅”里。依托数控升降、营养液循环、精准施肥等技术,栽培床可按需自动调高度,植株光合效率显著提升,且全程脱离地面,避免土传病害,无需农药,长出的是达标绿色无公害果实。“这种种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温棚空间,栽培床升起后,可利用下方空间开展农业培训课堂,同时可根据工作人员身高调整高度,便于间苗。利用相似原理我们还改造了旋转栽培装置,既能填满垂直空间,方便采摘,还能减少连作病虫害,同时这也是水培的另一种方式。”卡约初禾工作人员说。

旋转栽培装置

与传统的农业种植相比,卡约初禾更注重品质提升和高科技助力。2024年以来新建增加5座高标准深冬温棚,每座长154米、跨度18米,实种面积5亩,是省内跨度最大的深冬温棚。

高标准深冬温棚

在这里,所有种植棚全部智能化管理,通过手机一键操作便能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情况,为灌溉、施肥等提供依据。比如一座种植棚内达到一定温度后,棚顶的遮阳幕帘会自动展开,风扇、水帘也会同步工作进行降温。室外艳阳高照,棚内的西红柿、草莓等农作物却撑起了“遮阳伞”,吹起了“电风扇”。不仅有“恒温住宅”,“水肥一体化系统”还会定时对农作物进行自动化精准“投喂”。

温棚内的智能水肥机和室温智能控制设备

雾培技术是这里的“科技美学”。

种植大棚中,饱满的西红柿挂在藤蔓上,阳光洒下时泛着诱人的光泽。不同于土培,它们的根系悬挂在封闭不透光的空间里,喷雾装置将营养液化作细密雾滴,轻柔地滋润根系,精准输送水分与养分。

工作人员正在展示雾培西红柿生长喷雾方式

“不用翻耕土地,从根源上杜绝了病虫害,零使用农药,不仅提高了产量和质量,更实现了对环境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水利用率近100%。”赵发海说,这项技术不仅降低了成本,植物的根系被悬置于空气中,从而能够获得比土壤和水培更多的氧气,让每颗蔬菜都带着“绿色放心”的印记。

雾培西红柿长势喜人

“鱼菜共生”玩出主流新种法。

你有没有想过,养鱼可以不用换水,种菜也完全不用施肥?

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未来农场,而是如今卡约初禾已经实现的“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模式!

卡约初禾的“鱼菜共养”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奇?其实,这背后是一套物质循环设计:鱼的排泄物在水中会被微生物分解成营养物质,成为蔬菜生长的天然肥料;而蔬菜吸收养分,同时也净化了水质,让鱼儿能在更干净的水里生活。简单来说,就是让鱼和菜做“邻居”,鱼负责吃饭和排泄,菜负责“打扫卫生”和生长,它们互利共生,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型生态系统。

工作人员正在对“鱼菜共养”进行维护

整个过程除了投喂鱼饲料,几乎不需要额外投入化学肥料和农药,真正做到“一水两用、鱼菜双收”。

玻璃温棚冬季供暖设施

从种植环节的智能调控,到基因层面的种苗优化,再到生态系统循环建构,卡约初禾以数字技术为纽带,以让西矿职工吃上健康放心的绿色有机蔬菜为己任,在产业提升、供给有效、品质安全等方面持续发力,稳稳托住西矿人的“菜盘子”,切实守护职工“舌尖上幸福”,也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新区文逸路4号西矿·海湖商务中心1号楼
电话:0971-6123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