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青海省劳动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命名表彰大会在青海会议中心召开,集团公司所属青海西矿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荣获青海省劳动模范集体荣誉称号,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解万文荣获青海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近年来,西部矿业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培养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以不断提升员工技能水平为宗旨,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以服务产业升级转型为主线,深入实施“技能强企”战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不断建立和完善员工职业发展路径,着力打造一支爱党爱国、爱企爱岗、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给有能力、肯上进的人才提供广阔的平台,涌现出了一大批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劳动模范,为推动西部矿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
青海省劳动模范集体
青海西矿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西矿文旅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十四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决策部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依托茶卡盐湖独特景观,深入挖掘特色盐文化,探索出了一条“工业+旅游”的新路子。
公司积极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盐湖环境保护、草原湿地保护、旅游环境保护环卫治理作为重要内容,对盐湖进行划区域休养和定时养护,同时开展湿地生态修复保护,让国内外游客充分感受“天空之镜”绝美风光。茶卡盐湖景区自2016年6月1日开园以来,累积接待游客量22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超6亿元,被业界评为“中国天空之镜”“中国最美星空”,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要去的 55 个地方”之一,在 2020 年网红打卡地价值推荐榜位列全国第三。
近年来,“天空之镜”的美誉使得茶卡盐湖频频“出圈”,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纷纷前来“打卡”,逐渐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借此景区充分发挥省级试验区带动效应,不断丰富景区业态,打造以茶卡风、雪、霞、盐、心5大核心看点,持续丰富景区业态为游客提供更佳的旅游体验;对盐雕进行景观迭代升级,新增27处打卡点,通过配套人行天桥、电梯、智慧公厕等便民服务设施,以及调度指挥中心、无人机巡检、应急一键呼叫等智慧化管理设施,提高景区安全运营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景区服务硬件设施的同时,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致力于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旅游服务队伍,提升员工服务意识和技能,不断提升旅游服务的品质和标准,获得业界和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青海省劳动模范
青海铜业副总经理解万文
解万文,现任青海铜业公司副总经理。在湘和公司工作期间,面对全新的氧压浸出复杂工艺,且国内尚无有效经验可以借鉴,大学毕业不久的解万文和他的团队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从一条管线、一个工艺单元开始消化,解决了一个个制约生产的技术问题,通过大量的试验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自有工艺控制措施,克服了该工艺在高海拔地区不适的难题,顺利推动10万吨锌冶炼生产线实现全线贯通。积极推进设备的改造升级,先后完成技术改造100余项,产生降本增效经济效益达900万元/年,同时为锌加压浸出工艺及其设备在高温、高酸、强腐蚀环境下的稳定运行提供了行业经验。
在生产工艺逐步稳定后,提升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降低生产成本成了企业高质量发展中最为迫切的任务。面对焙砂单耗过高、生产成本过大的技术难题,解万文带领团队通过改变焙砂加料方式、提高焙砂磨矿细度、延长反应时间等措施降低焙砂用量,经过反复实验,通过大量的理论计算和大量的实验验证,最终确定降低焙砂单耗的关键,在不影响浸出率的前提下降低了液体中的酸铁,焙砂单耗从前期的180kg/t∙Zn降低至120kg/t∙Zn,年节约辅料费用约600万元。面对硫磺产量过低、硫磺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关键技术问题,解万文硬是凭着不服输的劲头,每天蹲在浮选机旁观察浮选情况、查看过滤效果,不断记录着各种工艺参数的变化,经过三个多月的观察和上千组的数据分析,摸索出一套新的“浸出-浮选-过滤-熔硫”工艺控制方法,实现硫磺产量由最初的80吨/天提升至130吨/天,硫磺成本也由1400元/吨降至700元/吨,年创效金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同时硫回收工序各项技术指标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2024年初,他调任青海铜业公司负责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迎来了从湿法冶炼到火法冶炼的转变,从锌冶炼到铜冶炼的跨越。面对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他利用大修期间整整一个月吃住在厂里,深入各个检修现场,钻到设备、管道内部,认真了解设备结构、钻研工艺难点,系统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目前工艺系统中问题原因逐步确定、生产技术指标也已稳步提升。
在人才培养方面,他先后牵头创立加压浸出、浮选、污酸处理3所试验平台,不断探索“实训+创新”模式,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将自己摸索和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友,培养出一批年轻的专业技术骨干,为公司储备了人才资源。他带领的团队,参与完成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发表专业论文4篇,并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青海高原“青年文明号”,青海省能源机冶化工工会“职工创新工作室”等,他也被聘为第二批青海省青年职业技能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