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我们>企业文化>西矿故事
西部矿业品牌建设之路
作者:
2013-04-13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   梁丽红 马旭明 

  2007712上午930分,上海市证券交易所,随着开市铜锣的敲响,西部矿业股票开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在鲜花、掌声和热烈的祝福声中,股票走势节节攀升,显示出投资者对西部矿业公司的发展前景满怀信心。从此,西部矿业这支股票在中国A股市场闪亮登场,而西部矿业这个名字也更加响亮和广为人知。 

  20005月,西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原锡铁山矿务局的基础上改制成立。此时的西部矿业,总资产仅8.03亿。截止到201212月,西部矿业公司总资产已达到390亿。 12年间,公司总资产增长近50倍。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独立矿山锡铁山,发展壮大成为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龙头企业,矿点分布在青海及四川、西藏、内蒙古等12个省区,集地勘、采矿、选矿、冶炼、科研、进出口贸易和投融资于一体,业务范围涵盖有色金属、有色再生资源、盐湖化工、能源、黑色金属、金融证券等领域,拥有40余家直接或间接控股子公司。西部矿业发展壮大的奥秘是什么?公司又是如何走上了一条品牌创建之路呢? 

  一、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为西部矿业品牌定位 

  西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之初,就明确了关于“西部”的观念:“不仅仅是指西部矿业经营范围、活动区域,更重要的是指西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应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制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增长能力、人才凝聚能力、长远发展能力,真正能够‘做大做强’,成为西部企业的名牌,成为中国矿业史上的佼佼者,能够为西部大开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成为西部企业的名牌”这句话,对于2000年的西部矿业公司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梦想。当时的西部矿业公司刚在原锡铁山矿务局的基础上改制而成,无论在矿产资源的拥有量,还是公司总资产;无论是管理方面,还是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各个方面的力量都十分薄弱,要成长为西部企业的名牌谈何容易。 

  2001年,公司确定了“矿业报国,振兴民族经济”的核心价值观,明确资源开发战略和国际化发展战略。 

  2002年公司工作会议报告中,公司提出了一个观点:“你的对手在哪?你的竞争对手不在青海,青海省政府之所以授权我们搞资产经营,就是要扶持我们做大,而不是要我们把眼光紧紧盯在省内,就是要我们以能代表青海省的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经营水平的企业形象出现。” 

  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为西部矿业公司进行了品牌定位,这是一个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业,以发展西部经济为己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走集约化、现代化、国际化经营之路的公司。 

  二、“练内功”:内在品质是西部矿业公司做大品牌的基础 

  在参与市场竞争中,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来解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遇到的问题,要善于用市场化的办法、市场化的观点来解决市场问题。公司成立伊始,就认识到,市场永远是对的。公司的机制和模式,产业或产品,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等都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要与市场相适应,在市场的磨合和碰撞中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2001年,公司提出了“两个加速”目标,即:“加速企业资本积累,加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提高”。公司管理层充分地认识到,企业没有积累,根本抓不住发展机会;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才群体。发展就得不到保障。 

  在落实“两个加速”进程中,公司积极开展贸易融资和项目融资,积极探索股权融资,以增收节支为重点,继续强化内部管理,盘活存量资产.用活增量资产。资本积累速度明显加快。并在提升公司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方面进行多方面的努力。 

  其一、扎实管理,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2001年,公司提出了销售收入7个亿,实现利润7500万元的目标。这对当时的西部矿业公司来说,是一个努力争取才能达到的目标。 

  公司提出了在生产经营上,要通过机制创新,逐步进入产品经营在同一行业、同一产品中最为优秀的行列。要求各个层次的管理要到位,尤其是操作管理层要把生产、设备、安全、技术、质量指标紧紧地放在第一位,以保证其他管理层次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集中力量解决其他管理层次的问题。公司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每一个层面的管理者必须考虑工作成本。生产单位要确保生产成本逐年下降。 

  公司树立了控制生产成本,以现场管理为中心;苦练内功,以生产技术指标为中心的观念。公司力争以强大的生产技术作为平台,练好企业基本功,以保证有强大的利润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础。 

  公司倡导“找差距、练内功、强管理、上台阶”,提出了“企业管理年”的号召,此间,公司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市场好口碑的品牌产品:汉江牌电解铅、力达牌电解锌、百河牌电解铝、大通牌阴极铜、致远牌化肥、高原红牌化肥及绿洁牌、海神牌、柯柯牌食盐。 

  但最有市场影响力的,还是“西部矿业”这个品牌。几年来,通过加强管理,夯实基础,截止2005年年底,西部矿业公司总资产达到75.0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6.88亿元,利润达6.24亿元。公司于2006年入青海企业50强,2007年位居青海企业50强榜首,并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成为青海省首个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截至2012年,公司在青海省企业50强排名中连续七年第一,连续六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2012年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366位。 

  金字品牌是靠实力打造出来的,这一点,西部矿业是用连年翻番的经济数据来证明的。 

  其二,公司以“第二次创业”的决心进行对外资源开发 

  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必须把资源开发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矿业公司要以矿产资源为本。公司确定了加快资源的占有、资源的储备、资源的开发、资源的经济价值实现的资源开发目标。公司认识到,要加大资源的垄断力度,特别是个别金属品种的市场垄断程度.这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抓好资源开发要重视矿业权概念,重视资源的整合管理,重视资源的战略储备,重视资源的风险控制.重视资源的流通性研究,重视资源潜在价值。 

  公司全力支持对外开发工作,集中力量调配和配置企业内部的资本资源、人力资源、装备资源和企业内部的整合资源向对外资源开发倾斜。公司要求,对外资源开发项目要用新的运行机制,以保证对外开发项目运作成功,保证公司资源战略目标的实现。股份公司内部制定优惠政策,设立战略基金,用于扶持对外资源开发工作。各对外资源开发项目要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不断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03年公司工作会议上对资源开发工作提出了:坚持“立足青海、巩固四川、挺进西藏、发展内蒙”的对外资源开发工作思路。 

  经过多年资源战略的实施,到目前,公司累计拥有已探明铜铅锌金银的资源储量约1380万吨,其中铅237.22万吨、锌328.90万吨、铜776.07万吨、银3031.58吨和金24.40吨。公司旗下主要经营7座矿山和10家冶炼厂,7座矿山单位有近900万吨的设计产能(矿石处理能力),10家冶炼单位有55.5万吨设计产能,20万吨在建产能。其中,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是我国年采选规模最大的独立铅锌矿山,并被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示范点建设单位,内蒙古获各琦铜矿是位居国内资源储量第六位的大型铜矿,四川呷村银多金属矿以银铅锌铜富集于一体而著称,西藏玉龙铜矿将极有潜力发展成为我国资源储量最大的铜矿。根据安泰科统计数据,公司为我国2011年第二大铅精矿生产商、第四大锌精矿生产商和第八大铜精矿生产商。 

  矿产资源实力提升了西部矿业这个品牌的含金量,公司的金字品牌通过资源战略铸就而来。在此后的资源收购或兼并、合作开发中,很多地方政府和合作方都认准西部矿业这个品牌,这体现了市场对西部矿业的认可。 

  其三、“四两拨千斤”的资本运作 

  2000年公司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市场化的要求使做强做大成了公司最为迫切的任务。要做强做大,首先要解决资本投入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研究和探索,公司决策层认识到解决资本问题必须坚持走股权多元化的道路,这是公司做大做强的一个新机遇.只有扎扎实实地解决了股权多元化的问题,才能使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股权多元化,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企业资本,降低国有股股权比例并使其达到相对控股的地位;有利于西部矿业公司抓住时机,尽快做大做强;有利于消除“一股独大”的弊端,真正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国有资产相对控股的资本放大效应;有利于彻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消除传统意义上国有企业存在的种种阻碍企业发展的体制,使西部矿业公司更快地发展壮大。 

  公司2000年度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12月成立了西部矿业股份公司。2004年西矿股份定向增资,使公司有效净资产突破10亿元;2005年,集团公司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至16亿元;20077月,西矿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A股并成功上市,募集资金62亿元;集团公司和西矿股份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改善了融资结构。每一次资本运作的成功实施,都成为西部矿业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都为公司的资源开发和战略扩张提供了强大的多方位支撑。 

  股权多元化使西部矿业公司的发展犹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同时也让公司的品牌耀然生辉。一个资金充沛的企业才能运行畅通,而强大的资金支持就像丰沃的大地,让西部矿业这棵参天大树茁壮成长。 

  其四、“筑巢引得凤凰来”—西矿的人才战略 

  世上无难事,只要有人才。要做成一番事业,人才是首位的因素。 

  2001年,面对公司持续快速发展需求,提出“加速企业资本积累、加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提高”。先后多批次、多层次、多人员的进行了各种培训。 

  2004 年西部矿业提出了“三支队伍建设”,即“决策队伍科学化、管理队伍职业化、操作队伍专业化”。 

  2006年西部矿业为了百年大计,开始启动“在五年中,培养一百个优秀管理人才;一百个技术领头人才;一千个现场优秀操作能手”的“百、百、千”人才计划。 

  2009年,公司新任董事长汪海涛上任。他把人力资源工作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公司进行了全方位的竞聘上岗工作,让一大批年轻人才走到了中层管理岗位。公司确立了“55881”人才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员工培训力度,通过专业化运作与自主性教育,全面提升企业教育培训模式与质量,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截止到2012年,公司已累计投入培训经费1000多万元,3000多名员工参加了不同层次的培训。公司连续四年荣获“中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百强”称号。公司岗位大练兵常抓不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了相当一批技术工人。 

  目前,公司拥有青海省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和省部级企业孵化器等多个技术研发部门和有色金属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45号站,并在内蒙古获各琦铜矿和青海锡铁山铅锌矿两处建有工业试验场地,拥有国家级、青海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并与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国家会计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青海大学、北京有色研究总院、长沙有色研究院等相关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校企合作、院企合作”机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为一体的创新体系。截至2012年底,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猎头招聘共招聘人数为290人,解决了公司人才紧缺和人才储备的紧迫问题。 

  三、以履行社会责任提升西部矿业品牌的影响力 

  强大的企业来自富民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西部矿业公司在多年改革发展的征途上,从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以为祖国、为民族的富强贡献力量为己任,全面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环保责任等。 

  其一、履行国企责任,加强环境管理 

  2001年以来,西部矿业集团公司成为青海省利税大户,是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 

  公司始终坚持“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构建“和谐西矿”的发展目标,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将环境保护工作视为企业应该切实履行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致力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三赢目标。2012,公司以“全员参与、预防为主、制度刚性(一票否决)、奖惩得力”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紧紧围绕“改革回头看,管理上台阶,文化大发展,项目大突破”的年度工作主题和重点工作任务,狠抓工作落实。通过强化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管理,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监管,有效防范和遏制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公司环境保护现状得到持续改善。近五年来,对此项工作投入近亿元。 

  其二、履行社会责任 

  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企业发展与所在地民族团结进步协调发展的宗旨,一直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公司每年进行多项社会公益事业捐赠。这些经费主要用于教育、医疗、救灾、扶贫及参与公司发展所在地的文化活动等社会公益事业,支持国家正在倡导的新农村建设。为弘扬社会正气,构建和谐社会,支持青海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并成为副会长单位。 

  2012年,公司在青海省“党政军企业共建示范村”联建款928.6万元,其中海北州门源县467万元;海西州300万元;西宁市161.6万元。为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捐助扶贫资金150万元。 

  近年来公司向红十字会、希望小学、聋哑学校、儿童福利院以及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赠超过2亿元。2012年,西部矿业还被评为全省“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先进单位,公司董事长汪海涛荣获“2012中国上市公司最受尊敬企业家”称号。 

  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用真情回报社会,不仅为所在地民族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做出了较大贡献,而且丰富了公司倡导的“矿业报国”内涵,可以说,西部矿业公司正是因为出色地履行了社会责任,从而得到了市场的肯定,消费者的青睐,真正成长为青海省具有代表意义的企业,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大企业形象,为西部矿业的战略发展赢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信誉。 

  四、以企业文化建设丰富品牌的精神内涵 

  品牌是文化的结晶。西部矿业公司的文化来自于公司历史的积淀和传承与创新。可以说,它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刻苦自励的“民族灵魂”之中,扎根于青藏高原“五个特别”的奉献精神之中,扎根于老一辈西部矿业人为新中国建设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的创业历史之中。而真正形成西部矿业企业文化之根的是1986年锡铁山铅锌矿投产后至1998年间的“信念、忍耐、奋进、成功”的精神理念。 

  2000年,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资源开发和国际化发展道路”战略和“矿业报国,振兴民族经济”核心价值观。 

  2009年公司改制后形成了“批判包容、务实创新”的新时期企业精神。这个企业精神的提出,是在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针对固步自封,思想僵化而提出的。 

  有批判,有包容,这是一种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尊重自省的胸怀,有包容,才会有更加深入的批判,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为了工作的进步而批判。 

  可以说,西矿的“批判包容、务实创新”不仅关注于批判本身,而更关注于批判之后的包容,更关注于这种批判是建立在务实基础之上的,具有创新意义、能够开创新道路,找出新方法的批判。 

  2010年,公司提出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奋斗目标,提出了让员工“有笑容的生活,有尊严的工作”的企业愿景。 

  西部矿业公司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不同的企业发展目标,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企业文化的内涵,使员工形成了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使广大消费者对公司品牌和产品产生信任感。西部矿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对公司品牌在社会上、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西部矿业公司这个大企业品牌增添了夺目亮色。 

  一位品牌研究专家说:“现在是品牌改变世界的时代”。当品牌成为一种资本,可增值,可计量,具有它自身的波动性,能够成为衡量企业业绩的主要指标的时候,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品牌效应的神奇力量。西部矿业这个金字品牌,从创立之初到现在,能在中国矿业界之波涛浩淼的商海中熠熠闪亮,走过的那条品牌建设之路,其中的艰辛和拼搏,无论是气吞山河的决策气魄,还是工作落实到“精细化”程度的敬业负责,所有的西部矿业人都经历过,都奋斗过,并且会在今后的路上,更加努力地让西部矿业的品牌建设之路延伸下去,越走越宽广。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新区文逸路4号西矿·海湖商务中心1号楼
电话:0971-6123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