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我们>企业文化>西矿故事
从几亿到“双千亿”的西部梦想
作者:
2013-04-13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张春云 岳霄雁 

  巍巍昆仑,孕育五千年华夏文明;滔滔江河,横溢青藏高原福祉。 

  2011年,一家坐落在青藏高原上的矿业公司第一次向世人宣布了自己的梦想——打造“双千亿”(总资产达到1000亿元,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大型矿业集团公司。这是青海第1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响亮地提出打造“百年老店”的梦想。 

  仅仅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8亿元的资产,发展成为百亿元的大型上市企业;从单一的铅锌矿开采,发展成为有色金属、盐湖资源开发、煤炭加工、金融证券、城市开发等为一体的集团公司;从荒凉的柴达木盆地,逐步走向覆盖14个省市区的大型矿业集团……这无不在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和青海经济发展史上填上重重的一笔。 

  西部矿业的发展,引爆了太多西部发展的潜能,透支了太多西部矿业人的心血;承载了太多的责任和勇气,领受了太多的光荣与梦想。西部矿业狂飙突进式的超常规发展,其拓展资源、整合资源、发展事业的全球视野,必将激起更多西部企业做强做大、迈向世界的雄心壮志。 

  百年后的铿锵新步伐 

  早在19世纪初,有人在海拔3100米的柴达木发现了锡铁山铅锌矿。1861年咸丰年间,这里还设有铅矿局。新中国成立后,锡铁山丰富的宝藏很快引起国家的重视。1955年,原西北地质局一支年轻的地质队伍进驻锡铁山,他们风餐露宿,艰苦奋斗了两年多,向国家提交了这座大型矿山的地质储量。 

  195712月,原柴达木行政委员会派出一支由21人组成的采铅队,背着帐篷来到锡铁山,手持铁锨、镐头、钢钎、铁锤等工具,以手工开采的原始方法,在第一个月里开采了80余吨矿石,揭开了开采锡铁山采矿史崭新的一页。在此后的20余年里,小规模的开采一直没有停止过,并陆续添置了不少机械设备,修建了一些简陋的生产、生活设施,使昔日荒凉的锡铁山逐渐变成了一座厂房、平房、窑洞与帐篷并存的矿山小镇。 

  1981年,锡铁山铅锌矿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随之,锡铁山矿务局成立,7000多人的从各地调往这里汇聚成建设大军,让荒凉的锡铁山沸腾起来。锡铁山铅锌矿,从此源源不断运往国内一些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厂,并出口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士、日本等国。发展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锡铁山铅锌矿总资产已经达到8亿元。然而历经多年的开采,地下储量明显减少,生产效益步入低谷,锡铁山矿务局拥有这样一座日趋减产的矿山,在市场的风雨和洗礼中面临被同行兼并的状况。 

  老锡铁山人深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哲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 “别人下海我上山”的战略思路。领导班子清醒地意识到: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主动融入时代潮流,勇敢参与世界竞争,才能求得生存,得到发展。 

  200058,锡铁山矿务局成功改制为西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在青海省省会西宁。这意味着一个矿山从原始零散开发到整体开发,再到公司现代化管理、科学开发的巨大转变,公司化的管理和运作让矿山管理走向现代化,赋予了生命力,“西部矿业”这个响亮的名字很快就传遍全国、走向世界。 

 

  资源拓展助推跨越发展 

  新局面带来新希望,新道路迈出新步伐。西部矿业有限公司成功改制后,以毛小兵为首的公司领导班子加大了对锡铁山铅锌矿深部和边部地质找矿力度,延长了锡铁山铅锌矿的稳产、高产年限。为了不重蹈很多老矿山的覆辙,公司确定了“立足青海、巩固四川、挺进西藏、发展内蒙”的发展思路,果断提出了以“矿山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资源开发战略,引领公司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挺进,向跨地区、跨行业、跨品种拓展,走向“矿业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资源开发新道路。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公司集中力量加大了对资源勘探和资源控制的支持力度,在锡铁山又找到新矿藏的同时,在青海境内加快了赛什塘铜矿、茶卡盐湖、柯柯盐湖和东台吉乃尔盐湖的开发步伐,收购了内蒙古获各琦铜矿,获得了四川呷村银多金属矿、夏塞银铜多金属矿,成功获得有潜力成为中国最大的铜矿——西藏玉龙铜矿等矿山的探采权。 

  2009年开始,以汪海涛为首西部矿业新一届领导班子在继承公司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继续坚持资源开发道路不动摇、继续走国际化道路不动摇,深入推进公司改革,推进公司管理创新。200912月,公司所属青海锂业有限公司国家级“青海盐湖提锂及资源综合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顺利完成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总验收。2011年,青海省首家财务公司——西矿集团财务公司成立;2012年,青海大美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投资约380亿元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启动。同年,北京新青海大厦项目在北京丽泽商务区启动并开工建设;成功收购加拿大ICI玉树大场金矿的开发权,这个超大型金矿成功纳入西部矿业旗下,标志着西部矿业打造黄金板块正式开启,并为将来公司香港上市、走国际化道路奠定了基础。2013年,北京青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开启公司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局面。至此,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从单一的铅锌矿开发逐步走向有色金属开发、盐湖化工、煤炭加工、金融证券、城市开发、信息等为一体的综合矿业集团公司。 

  西部矿业之所以能够从锡铁山走到省会西宁,并从西宁走向全国乃至国际舞台,是因为从来都是坚持资源开发和走国际化道路不动摇,是因为早期西部矿业人“信念、忍耐、奋进、成功”和当前西部矿业人“批判包容,务实创新”企业精神的执着追求和深入实践,也是因为西部矿业人敢于直面现实,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开拓创新,求得发展的勇气和魄力。 

 

  资本运作添加发展动力 

  企业寻求大发展,必须要有资本支持。企业决策层开拓思路,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路径,才能突破融资瓶颈。西部矿业在发展中,开展贸易融资、项目融资和股权融资,走出了一条股权多元化、多产业平台发展之路,为公司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平台。   

  1999年改制时,公司明确了两个加速“加速人才培养,加速资本积累”,为此向全国招聘高端资本运作人才,先后招进5位金融业界高端人才,业务操作人才多个,由此开辟了公司资本扩张之路。 

  2002年底,面对国家金融市场的变化,公司决策层审时度势,实施私募(定向增资扩股)再进行公募的资本运作策略。20044月共募集资金总量为5.7亿元,是当年国内最大的私募项目。此次定向募集工作为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增强了资本实力,优化了股权结构,铸就了西部矿业在矿山行业的优势地位。 

  20059月,根据青海省国有资本调整实施方案,公司以现有产业为基础,进行资产重组。在增资扩股中,公司募集资金12.8亿元,并于2006718日更名为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登记注册资本为16亿元。2007712,西部矿业股份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并且成为全国有色行业上市公司中的翘楚。此外,公司于2005年开始先后以参股和控股形式,与中山证券、上海大陆期货、青海银行等金融企业合作。 

  2009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规划前夕,以董事长汪海涛为核心的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为紧紧搭上发展快车,未雨绸缪,经多方运作,设立了风险勘探基金,为资源开发源头参与而注入源动力。2010年以来,作为省属骨干企业,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新青海建设的新形势下为满足企业发展的迫切金融需求,充分发挥金融杠杆在聚集资金、配置资金、推动企业跨越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实施产融结合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金融板块。2011年,公司把握青海金融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成立了青海省首家财务公司,开创了省属国有企业成立财务公司的先河,为培育壮大自身有色金属、煤化工和盐湖化工等产业搭建了金融平台。财务公司自开业以来,围绕“立足集团、服务成员”的经营宗旨,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稳健经营,加快发展,为成员企业和西矿集团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积极的金融服务。 

  有了资本运作的成效,为公司实业板块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协同支持。最终实现公司在完成国内区域化布局的同时兼顾国际化发展,逐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施国外资源开发的蓝图。 

 

  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 

  西部矿业从单一产业向综合产业发展,所属企业大多都位于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公司发展面临更多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发展的制约瓶颈不断显现。2009年,自公司现任董事长汪海涛上任以后,清醒认识到,要推进公司快速发展,就更加需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用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公司发展的大跨越,不断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永不停歇,永不徘徊,永不僵化。凡是有利于公司跨越发展的就大刀阔斧、全力以赴去做,凡是不利于公司跨越发展的就痛下决心、毫不犹豫去改。 

  公司一直坚持走资源开发道路不动摇,这一资源开发战略无疑是正确的,是需要我们毫不含糊地继续坚持下去的。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公司的资源开发战略究竟如何细化?如何强化执行?如何具体落实?这都需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需要创新思维,不拘一格地去解决公司发展中的一个个难题。长期困扰公司的矿山和冶炼产业如何摆布的问题,能否将冶炼产业布局与省内矿产资源的跨品种配置、煤炭资源配置乃至公司的大营销大贸易体系建设统筹考虑?能否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更恢弘的气魄进行战略谋划和战略布局,做到算大账,谋大计,成大事? 

  面对公司发展遇到的困境,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维持现状,因循守旧,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懦弱无为者的选择,是坐而待毙者的选择。还有另一种选择,这就是痛定思痛,大胆改革,发愤努力,奋起直追,这是自强不息者的选择,是壮志有为者的选择。西部矿业人的选择无疑是后者,也必须是后者。 

  惟有如此,公司才能摆脱当前的内忧外患,走向成功。困难和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不愿正视,可怕的是不思进取,丧失斗志。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多难兴邦,玉汝于成”。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公司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在成长壮大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遇到的问题,是考验全体西部矿业人的一道坎。越过这道坎,就会化蛹成蝶,走向新的辉煌,成长为一家真正优秀的企业;越不过这道坎,西部矿业的前途就将充满变数。 

  越过这道坎惟有依靠改革。改革就要敢于碰硬,敢于直面矛盾,敢于打破旧的利益格局。2010年至2012年,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管理改制与创新,每年都制定一个新的管理提升目标,提升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在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融资工作创新突破、运营模式创新、核算管理创新、信息化建设示范创新、安全环保管理创新、科技体系创新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创新变革,全体员工团结一心,求新思变,改革自我,积极应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一直保持着平稳发展的态势。 

 

  人才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人才资源是公司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西部矿业公司一成立,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围绕“人才强企”战略,引进和培养公司所需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为公司实现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西部矿业在全集团范围内推进组织机构调整、全员竞聘等一系列改革,构建适应跨越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公司改革最重要的切入点是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在这点上,西部矿业坚持按照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相结合的机制,构建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采用常态的竞聘选拔办法,加强绩效考核和群众评议,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人才提拔使用起来,建立起能上能下、奖优罚劣、激发活力的用人机制。 

  围绕西部矿业主要产业和关键技术,整合企业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已形成完整配套的集工程研究、工业试验、科技创新为一体的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体系,成为西部矿业人才引进和使用的重要舞台。建立产学研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与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研发,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公司拥有青海省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和省部级企业孵化器等多个技术研发部门,内蒙古获各琦铜矿和青海锡铁山铅锌矿两处建设工业试验场地。并与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国家会计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青海大学、北京有色研究总院、长沙有色研究院等相关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校企合作、院企合作”机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为一体的创新体系。 

  针对西部矿业地处西宁,生活环境、地域环境较差的现状,西部矿业在用人上再次突破,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市场化”的柔性灵活的用人方式。公司在北京建立投资科研开发平台,在香港建立国际融资平台,在上海建立贸易融资平台,在西宁建立矿山资源开发和生产经营平台。在薪酬体制上,西部矿业开创性的制定了“协议工资制”和“属地化薪酬制度”,解决了多年困扰国有企业的用人薪酬难题。 

  正是有这样一个立体式的良好用人环境,有这样一个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的广阔平台,才使众多优秀人才在西部矿业“安家筑巢”,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公司已拥有3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位入选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位入选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公司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已达29名。 

  筑巢引凤,引来“洋专家”的同时,西部矿业也不忘推进革新,培育企业“土专家”。公司提出了“百、百、千”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即培养一百名优秀管理人才、一百名技术领头人才和一千名现场优秀操作能手,提出了“四支队伍建设”和“一把手工程”,在2010年形成了“内带外培”“上挂下派”的新型培养模式,加大了公司人才的培养力度。公司在人才高层次、专业化、高技能方面形成了公司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型企业人才不断涌现。 

  公司十分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了管理、技术和操作技能三个方向的员工发展通道,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和志向分类培养,量才适用,并不断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近三年就公司总部投入的培训经费已达1000多万元,3000多名员工参加了不同层次的培训。 

 

  转型发展开辟发展新道路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西矿集团已成为总资产达390多亿元的集地质勘查、采矿、选矿、冶炼、进出口贸易、投融资于一体的大型矿业企业,业务范围涵盖有色基本金属、盐湖化工、黑色金属、能源、非金属矿等领域,初步奠定了综合型跨国经营的大型矿业公司的基础。其中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是我国年采选规模最大的独立铅锌矿山,内蒙古获格琦铜矿是位居国内资源量第六位的大型铜矿,四川呷村银多金属矿以银铅锌铜富集一体而著称,西藏玉龙铜矿将极有潜力成为我国资源储量最大的铜矿,青海玉树大场金矿列入国家新发现的十大矿产资源接替地,也是我国近年发现的尚未开发的特大型金矿之一。公司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设有业务分支机构,西矿集团生产的铅、锌、铜精矿;电解铅、锌、铝;氧化锌及铅基合金、硫酸;工业及食用氯化钠等产品不仅在国内有广阔的市场,还远销日、韩、美、澳、德、瑞士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2012年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连续6年进入“中国500强企业”,连续七7年位列青海省属工业50强企业第一位。从偏远的瀚海戈壁,到美丽的高原夏都,从中国西部,到世界矿业市场,西部矿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十年时间铸就了辉煌,并向世界级的矿业公司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 

  根据青海省的指示、安排,到十二五末,要求西部矿业总资产达到800个亿,投资500个亿,销售收入400个亿,净利润达到40个亿。认清形势,剖析自我,是为了解放思想,改革自我,而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辜负青海省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希望,以最大力度实施资源拓展战略,推进西部矿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努力做大做强,以公司自身的跨越发展为青海省的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根据初步规划,公司未来将推进落实发展措施,打造企业航母。通过努力,公司未来将形成四大主要业务板块:大有色板块。包括矿山板块和冶炼板块。矿山板块以铜铅锌、黄金以及重要稀有金属开发为主,资源储量和产能在国内居于前列,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冶炼板块以铜铅锌冶炼为主,综合产业规模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地位,经济效益在行业内居于先进水平。能源板块。以青海省的焦煤为切入点,以煤炭开采和煤化工为主,和多家单位共同成立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产业规模和效益水平在省内位于前列,是公司做大做强的重要支撑。盐湖新能源新材料板块。以盐湖的综合开发为主,综合竞争力在行业内居于领先地位,是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之一。该板块瞄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主要是锂电池,氢氧化镁等产品。并向动力电池进军,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他产业板块。包括其他品种矿产的开发以及银行、财务公司、基金等金融产业。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金融产业要促进产融结合,为公司实业板块的发展提供协同支持,并成为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 

  届时,只要省内资源配置得到落实和省外资源开拓取得重大突破,公司将有望实现“8544”的发展目标。公司不仅资源储备、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翻番增长,市值超过千亿元,而且公司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也将显著提升,成为一家在行业内有重要影响力和美誉度的优秀公司。按目前的静态标准,公司届时将会成为一艘轻型企业航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继续做大做强,实现总资产超千亿元,利润超五十亿元,进入国内100强,将西部矿业真正打造成为一艘大型的基业长青的企业航母,在国内外的商海中乘风破浪,起程远航! 

  未来,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将继续紧跟国家战略,以矿业报国为理念,坚持资源开发战略不动摇,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不动摇,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改革自我,大力参与青海省内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加大公司在铜铅锌、黄金、煤化工、盐湖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内的投资力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公司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率先创出一条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之路,努力将青海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成经济优势,不断超越自我,走向新的辉煌。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新区文逸路4号西矿·海湖商务中心1号楼
电话:0971-6123888